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开高效社会治理“密码锁”

当前,不少城市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收到显著效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不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而且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

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需要坚持运用系统观念,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统筹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营造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的良好社会环境。

如何解开高效社会治理的“密码锁”?其一,在社会治理主体构成上,重视党政主导与多元共治有机统一。一方面,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社会治理全过程,发挥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同心圆。另一方面,要在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上下功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完善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探索基层群众、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例如,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深化“党建+网格”模式,网格员都来自社区,熟悉社区事务,哪里有安全隐患、哪些居民有服务需求,网格员第一时间与社区、物业沟通解决,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末梢。

其二,在社会治理内容上,重视常态治理与应急处突有机统一。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应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完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潜在风险大的重点领域实施重点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针对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特点与实际情况,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完善依法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风险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例如,有的地方通过做实最小网格,推动社会治理工作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做强基层、做实基础。

其三,在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上,重视制度优势与补足短板有机统一。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系统性,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要正视并解决社会治理的短板和弱项,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大限度补足民生短板。加快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理念,实现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动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创新。(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菲)

(  责任编辑:卢芳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