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文化中国行丨博物馆奇妙夜 带你穿越聆听千年前的声音

5月17日晚,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1楼大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见博物馆的声音——博物馆奇妙夜”晚会。本次“奇妙夜”以舞蹈、古诗词联颂、乐器演奏和古琴表演及数字技术展示等创新形式,琴声悠扬,舞蹈优美,一场跨越千年的“博物馆声音”就此拉响。

让文物“活起来”

XIQ_2847-202405171312388561-5a191c4611c77-41708223-无分类.JPG

女子群舞《巴渝伶女歌》记者 王铎翰 摄

曾获批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女子群舞《巴渝伶女歌》拉开了“博物馆奇妙夜”的序幕。《巴渝伶女歌》舞蹈形态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汉代画像砖、汉代陶俑为原型,从中提炼了折腰、三段拧等舞蹈动作元素,以及舞蹈手形,描绘出具有巴渝特色的舞蹈风格体态、动作形态、动势动律。用独特的巴渝舞蹈语言,展现石壁上的巴渝乐舞伶女,在悠悠琴弦声中翩翩起舞的生动景象。该舞蹈由重庆艺术学校创编,体现了巴渝先民的文化特点,并荣获多项国家级艺术奖项。

XIQ_2952-202405171312388561-5a191c4611c77-41709440-无分类.JPG

表演《平沙落雁》记者 王铎翰 摄

XIQ_2992-202405171312388561-5a191c4611c77-41710932-无分类.JPG

男子群舞《踏浪扬帆》记者 王铎翰 摄

微信图片_20240518101405.jpg

二胡独奏《阳关三叠》记者 王铎翰 摄

而文物古琴暌违千年的再度“发声”,是“让文物活起来”最好方式之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珍藏的唐琴、宋琴,“请出”文物库房,暌违千年再度“发声”。晚会还特邀我国著名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马维衡、马天驰父子倾情演奏,共同演绎《平沙落雁》《广陵散》《酒狂》等名曲,将观众带入千年前的诗意世界,感受秋江意境、展现唐代气派。

让“过去”拥有“未来”

本次活动现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改陈焕新的《壮丽三峡》与新展《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采用了大型三维数字展项、数字化展柜、电子互动展陈方式等多媒体技术,将珍贵文物,如战国铜器虎纽錞于、羽人辟邪座青铜连枝灯等“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民众面前。

XIQ_3060-202405171312388561-5a191c4611c77-41711776-无分类.JPG

主持人展示数字化展柜记者 王铎翰 摄

数字技术的赋能,让展陈方式可以更深入、更直接地突出文物内涵,打造沉浸式展览效果、丰富个性化体验,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推动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当代表达。

本次“奇妙夜”活动,通过与馆藏文物“对话”,以诗词歌赋、曲舞艺韵等形式,展现出博物馆的独特魅力,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华文明。从文物古琴再度“发声”到现代化科技的创新与实践,三峡博物馆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博物馆通过文物“活化”利用项目的有效实施,致力于让民众听到更多博物馆的声音,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  作者:王铎翰  )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