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来自黔江区、南川区、武隆区、秀山县和彭水县的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就如何加快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具体有哪些重点工作,作了详细介绍。
“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现场。 罗希睿/摄
黔江区: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黔江区积极探索特色“两山”转化路径,以阿蓬江流域生态修复纳入重大区域战略为抓手,深化河长制、林长制、生态补偿等改革创新,实施“一江两岸”绿化美化修复行动。
同时,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牢牢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今年以来,三级河长累计巡河22219次,排查整改问题1409个。
下一步,黔江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以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开展流域GEP核算(生态价值核算),全面摸清自然资源生态家底,为进一步深化“两山”转化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擘画黔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南川区:筑牢渝东生态新城绿色本底
生态是南川的底色,更是南川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南川区实施最为严格的林地、森林、湿地保护,划定生态红线总面积445.0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7.1%。
据介绍,南川区一体推进“九治”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等一系列森林提质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56%以上。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建成黎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
近年来,南川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0天左右。藻渡河、蒲河、芦沟溪、黎香溪、大溪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大溪河上榜“重庆市最美河流”,48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城乡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武隆区:加快建成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
据了解,武隆区着力发展生态经济,让绿水青山生态“颜值”转换为金山银山市场“价值”,武隆区生态经济占GDP比重达73%以上,“生态资源”到“幸福资本”的转化初见成效。
同时,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经测算总值2393亿元。积极提升生态资产品牌价值,喀斯特旅游价值评估超过303亿元。
下一步,武隆区将立足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坚定走好绿色之路,做好生态文章,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秀山县:综合施策 率先在“锰三角”地区完成锰污染整治
秀山县率先在“锰三角”地区完成锰污染整治,得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充分肯定,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锰行业污染治理与淘汰退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5个工作组,在资金筹措上,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23亿元,在治理技术上,紧紧依靠中国环科院等国家级技术单位全过程指导,确保技术可行并经得起检验。
据悉,秀山县建立“一企三专班”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方案,48家涉锰企业、170万吨落后产能全部退出,201个矿山井口永久封闭,率先在全国涉锰地区全面退出落后产能,开展日常巡查,坚决防止死灰复燃。
彭水县:五水共治 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全市领先
近年来,彭水系统推动治水整体攻坚、集成生效,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乌江水质综合达Ⅱ类,郁江水质稳定保持或优于Ⅱ类,其余次级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实现“人水和谐”,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
在乌江及其重要支流设立国控自动监测站点3个、市控自动站点4个,实时掌握重点水域水质情况,定时例行监测,全面掌握县域水环境情况。全面贯通运用“巴渝治水”,通过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与乡镇、部门联动处置水质异常事件,有效处置率100%。
同时,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落实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关闭非煤矿山、石材加工等污染企业69家,关闭或退出涉水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209家,乌江、郁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无新建污染风险工业项目,无“两高一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