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看天下)20200101 > 正文

追逐麦浪的“麦客夫妻档”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检修联合收割机。  又到麦收时节,和往年一样,大批“麦客”辗转山东、河南、河北等小麦主产区帮助当地农民开展收割。来自河北省南和县东三召乡侯四村的高志勇和妻子武苏格,是“麦客”大军中一对配合默契的“夫妻档”。  高志勇加入“麦客”大军已经20年了,5月中旬开始,他和妻子包车载着收割机南下。从河南南阳开始,然后由南向北,最后返回河北,一趟下来约30天。  这对夫妻“麦客”分工明确,丈夫驾驶联合收割机,妻子负责联系农户、测量麦地、记账收费,妻子的笔记本里记满了各地种粮户的电话。  早晨5点,夫妻俩开启忙碌的一天。他们以车为家,为了赶天气、抢时间,有时候忙到凌晨,午餐、晚饭基本就在收割机旁解决。  “小麦收割关键是个‘抢’字,而且要会‘抢’,打好时间差就能抢到生意。”高志勇谈起了生意经:“虽然辛苦但收入比较可观,一天收90亩左右,一个麦收季下来,除去机器开销,可以净收入5万多元。”  说话间,夫妻俩又登上收割机,继续一天的“征程”。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检修联合收割机。   

又到麦收时节,和往年一样,大批“麦客”辗转山东、河南、河北等小麦主产区帮助当地农民开展收割。来自河北省南和县东三召乡侯四村的高志勇和妻子武苏格,是“麦客”大军中一对配合默契的“夫妻档”。   

高志勇加入“麦客”大军已经20年了,5月中旬开始,他和妻子包车载着收割机南下。从河南南阳开始,然后由南向北,最后返回河北,一趟下来约30天。   

这对夫妻“麦客”分工明确,丈夫驾驶联合收割机,妻子负责联系农户、测量麦地、记账收费,妻子的笔记本里记满了各地种粮户的电话。   

早晨5点,夫妻俩开启忙碌的一天。他们以车为家,为了赶天气、抢时间,有时候忙到凌晨,午餐、晚饭基本就在收割机旁解决。   

“小麦收割关键是个‘抢’字,而且要会‘抢’,打好时间差就能抢到生意。”高志勇谈起了生意经:“虽然辛苦但收入比较可观,一天收90亩左右,一个麦收季下来,除去机器开销,可以净收入5万多元。”   

说话间,夫妻俩又登上收割机,继续一天的“征程”。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检查联合收割机。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检查联合收割机。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武苏格用农田测亩仪测量麦田的面积。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武苏格用农田测亩仪测量麦田的面积。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武苏格用农田测亩仪测量麦田的面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武苏格用农田测亩仪测量麦田的面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驾驶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驾驶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将收割的小麦装车。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将收割的小麦装车。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将收割的小麦卸车。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将收割的小麦卸车。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夫妇和一名外地麦客(右)在地头吃午饭。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夫妇和一名外地麦客(右)在地头吃午饭。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武苏格(左)和村民查看收割后的麦茬。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武苏格(左)和村民查看收割后的麦茬。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武苏格联系收割业务。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武苏格联系收割业务。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夫妇联系收割业务。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月10日,在南和县闫里乡杨庄村的一处麦田里,高志勇夫妇联系收割业务。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