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看天下)20200101 > 正文

河北沧州:“云端”习武练拳 丰富暑期生活

新华社石家庄8月4日电(记者 冯维健)时值暑假,每天清晨,六合拳直播教学活动都会准时在“抖音”直播间开启,六合拳第八代传承人石同鼎带领大家“云端”习拳练武,传承非遗文化。

记者在直播间看到,石同鼎和徒弟们一会儿骑马蹲裆式、一会儿闪展腾挪、一会儿高空跃起……他们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分明,把六合拳中蕴含的中国武术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合拳在河北沧州已有400余年历史,石同鼎的父亲石光起是六合拳的第七代传人。回忆起儿时习武的场景,石同鼎说:“我和弟弟从小跟着父亲习武。由于怕苦,一些徒弟中途放弃了,我咬牙坚持了下来。2001年,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一定要把六合拳发扬光大。”

在家人的支持下,2002年石同鼎建起六合武馆,开始教徒弟习武练拳。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六合拳已经传承到了第十代,门下学子达几万人。

几年前,泊头市开展六合拳进校园活动,石同鼎和儿子石增林在六合拳原有套路中精选了36个动作,编著《六合拳进校园普及套路》培训教材,并录制光盘发放给各学校。目前,这套拳法已经在全市100所中小学推广,练习六合拳的学生超过两万人。

为了减少疫情期间聚集习武带来的风险,同时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石同鼎在直播平台开通了账号,每天清晨7点多,都会带着他的十几个学生进行直播教学演示,通过“云端”传承非遗文化。为了吸引更多“粉丝”,石同鼎在演示拳法之余,还会向网友们讲述六合拳的历史故事,做到文武结合。

泊头市新华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成涛是石同鼎直播间的“铁杆粉丝”。正值暑假,他每天都跟着直播在自家院子里学习六合拳,不外出活动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

“2008年,六合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作为传承人,要让它在中国大地广泛流传,这是我一生的责任。”石同鼎说,他希望能把六合拳推向世界,传得更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