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枫木镇,掩藏着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村庄——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双塘村,这里曾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薄弱的偏远山村,如今因“研学游+”战略的落地,蝶变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产业融合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村”,吸引着城里人回归自然与乡愁,享受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感受“诗与远方”的山水韵味。近日,记者走进这个传统村落,近距离探寻其依托丰富的农文旅资源,打造四季皆景、动静皆宜的田园旅居生活模式,破解“研学游+”的发展密码,书写小山村“山乡巨变”篇章背后的故事。
“盘活”石房资源,聚力打造“时光村落”
进入石柱县枫木镇双塘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别具一格的石房民宿、风光秀丽的莼菜田园和明亮清澈的河流。每逢节假日,慕名前来“村游”的游客众多,山川石房民宿更是呈现出游客“爆满”的火热景象。
近年来,在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当地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原则,通过收储、盘活农村“沉睡”的石房资源,打造出既保留传统风貌和文化传承、又兼具现代生活条件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2023年3月,枫木镇双塘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远近闻名的“时光村落”。
“传统村落是我们的根,是当地群众的心灵家园。游客走进这里,可以感受历史的韵味,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石柱县枫木镇相关负责人说,石房民宿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要保护好、利用好传统村落,让其在时光的长河中持续绽放出璀璨光彩。
借助资源优势,致力打造实践基地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进入枫木镇双塘村大塘组,数十台歼-10战机、武装直机20、加农炮等展览设备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公路边的草坪上,场景蔚为壮观。
“这是‘大美枫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春夏秋季,到这里开展‘研学游’活动的师生络绎不绝。”石柱县枫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朋友在这里既可饱览山川河流秀美风貌,还可在“行走的课堂”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收获乐趣和成长。
近年来,当地深入探索“研学游”新路径,大力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模式,分别引入重庆洋洞河文化旅游发展公司、重庆好时光游乐有限公司,打造出了“大美枫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让游客参与农耕活动、了解农业知识、体验耕种乐趣,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接受爱国意识、节约意识、劳动意识教育。
同时,创新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抱团发展模式,形成联农带农的强力“引擎”。这种模式不仅“联”出了生产力,增强了全镇7个村的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同时“结”出了“致富果”。村民们参与基地建设和运营,获得了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等多种收益,日子越过越红火。
“唤醒”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每亩莼菜的产值预计在万元以上,再过半个月就要开采了……”连日来,石柱县双塘莼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双发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加强莼菜基地春季管护,同时,调试好莼菜加工厂的机械设备,为即将拉开的莼菜采摘季做好充分准备。
近年来,当地结合地处高海拔山区,水质良好的自然优势,通过开垦撂荒田,盘活“沉睡”资源,在大塘组、小塘组、学堂组、小院组共发展莼菜产业700余亩。
2024年,枫木镇依托双塘村“绿色产业”发展优势,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载体,在莼菜产业核心区配套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完善了排洪渠道、采摘便道、莼菜售卖亭、文化宣传牌等设施设备,打造出莼菜采摘示范区。通过融合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六位一体”开发建设,带给游客“沉浸式”体验,让游客通过了解传统农业文化、参与莼菜的采摘、感受田园生活乐趣、品尝莼菜美味,实现身心放松、心情愉悦。
“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了,产业发展越来好了,幸福感越来越强了,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看到乡村蓬勃发展的情景,村民们难掩心头的喜悦,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