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精准拆“弹” “机器人”微创立功

机器人上场精准拆“弹”,这不是突发事件,而是在医院的手术室里,有了它的参与,手术不仅出血少,而且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走路。

前不久,62岁的何先生因持续心悸就诊。经过检查发现,不幸罹患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直径居然达到了15厘米,巨大肿瘤毗邻大血管且具有高分泌活性,随时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何先生说,他辗转多家医院都建议进行开放手术,但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我担心我的身体承受不了。”

多方打听后,何先生来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一步详细检查发现,何先生的游离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超出正常值10余倍,巨大肿瘤与左肾动静脉、胰腺、脾血管紧密粘连。此外,何先生还伴有高血压等不少基础疾病。泌尿肿瘤科主任刘南表示,患者的病情对于麻醉要求极高,即便是开放手术也是难度极大。

微信图片_20250407164037.jpg

不过,何先生的情况已经不能再等了。泌尿肿瘤科召集内科、影像科、营养科、麻醉科、肝胆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等8个科室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经过详细评估并征求患者同意,刘南及团队决定依托“达芬奇机器人”开展微创手术。

刘南介绍,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何先生制定了细致且全面的术前准备方案:心内科首先采用阶梯式α+β受体阻滞剂调控方案,将血压从170/100mmHg降至理想范围,心率稳定在80次/分左右。麻醉科创新 “零应激”麻醉方案,重症医学科模拟演练3种极端血流动力学场景,营养科制定了个性化扩容方案和围手术期营养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407164043.jpg

准备工作就绪,手术正式开始。泌尿肿瘤科副主任鲜鹏细致地操控达芬奇机器人3条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游走于肿瘤与肾动静脉、主动脉、脾血管的间隙。这片仅有毫米级的 “生命禁区” ,分布着10多支直径1-8毫米的滋养血管,每一支血管的损伤都可能引发致命出血。鲜鹏和团队采用“血管骨骼化”技术逐一以生物夹精准夹闭血管,手术操作耗时仅100分钟,最终在完整剥离肿瘤的同时,将术中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全程血压波动未超过基础值的15%,实现了复杂解剖结构下的“零失误操作”。

微信图片_20250407164047.jpg

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何先生术后康复进程堪称 “教科书”。麻醉清醒后4小时开始饮用温水,8小时在医护指导下完成首次下床站立,打破传统大手术需卧床3天的惯例。术后24小时,困扰患者数月的心悸症状彻底消失。第5天,便办理了出院手续。“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恢复得比年轻人还快!”何先生高兴地说。

(  作者:王小生   作者单位: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王铎翰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