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武隆区:打好“组合拳”,织密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地质灾害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灾害来临时往往只在分秒之间。面对这个难题,武隆区通过新技术应用和管理方式创新,以“科技赋能+群测群防+提前避让”体系,构建“336”机制,不断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织密地质灾害“防护网”,从而在时间上“跑赢”地质灾害。

2.长田坎滑坡受威胁房屋拆除.jpg

夯实“人防”基础 全区防灾无死角

近年来,武隆持续建设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建成村社地灾风险管理“一张图”,“四重”网格员、地防员、驻守地质工程师常态化排查核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动向。

结合“141”基层智治体系,武隆区分片区落实371名地灾防治“四重”网格员,陈光明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6月26日,长坝镇政府接到地质灾害橙色预警后,立即组织人员巡查排查辖区内长田坎滑坡风险点,陈光明发现滑坡轻微变形,及时上报,政府立即组织高风险范围内12户21人提前转移避险。27日17时,接到地质灾害红色预警后,第二次转移18户30人。28日6时30分,陈光明和驻守地质工程师李杰在巡查中发现,滑坡变形严重。同时,该点的GNSS位移监测设备也发出预警,又撤离2户4人。三次累计转移避险32户55人。由于转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长田坎滑坡全貌.jpg

提升“技防”能力 与地质灾害“抢时间”

在实施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中,武隆区强抓监测预警到位,对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实现三级贯通,加快推进“地灾气象风险预警·一件事”应用,打通风险预警“最后一米”。

近年来,武隆区安装各类监测预警设备3592台,349处隐患点自动化监测设备全覆盖,21处重大隐患点实现AI视频监控,在全市率先完成26个乡镇街189个行政村地灾风险管理“一张图”建设。同时,抓多跨协同到位,全面建立了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的沟通协作、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展其长的防治工作格局,确保第一时间预警预判,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各司其职抓好防灾救灾工作。

5.区应急局组织长田坎滑坡点人员转移.jpg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隆将以防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三年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充分运用人防、技防等手段,打好“组合拳”,织密“防护网”,继续推动网络、存储、智算、安全、运维等关键环节的持续升级,赋能防灾减灾进一步向数字化、智慧化演进,提升全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  作者: 陈沾弟 卞凯翔   作者单位: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

(  责任编辑:杨雨实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