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巫山:“院落微治理”为下庄村民幸福“加码”

村道干净、树木葱茏、柑橘飘香、水渠清澈透亮、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这是近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呈现出的初冬景象。

下庄村一隅。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下庄村积极破解农村治理难题,通过动员院落长、村民投身院落治理,将基层治理重心向下推移,力量向下沉淀,资源向下倾斜,广泛凝聚民众力量,致力于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小院家”疏通服务村民“毛细血管”

一条“天路”,让下庄人走出了大山,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沿着“天路”走进下庄村。如今,传统的土坯外墙、木制的门窗,点缀起古朴静谧的村舍院落;房前屋后山泉绕户、阡陌交通……生活于此,幸福之感如影随形。

环境的改善与产业的稳固,让下庄村思索新的发展命题:如何将慕名而来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村支“两委”干部面临严峻挑战。

一条天路将下庄村划分成上庄和下庄两个网格,村干部兼任网格员,却因日常事务繁杂,难以发挥“前哨探头”作用。于是,下庄村创新举措,在两个网格基础上,全村细分为5个院落(微网格),并召开群众会推选5位村民为院落长(微网格长),赋予其具体职责,以此规范院落运行、助力网格运转。

院落微治理“微”至何种程度?下庄村以传统院落为核心,每10—30户构建一个微院落,形成独具特色的“小院”单元,构建起层层保障的问题解决体系。

下庄村村主任袁孝鑫介绍,全村遵循在家全覆盖、在外务工一户一人入驻小院的模式。数据显示,村民们对平台的使用量高达26万余次,人均使用120次。从下庄村事件的处置层级来看,群众上报事件的88%在院落层面圆满解决、12%在网格层面处置完毕、仅3%需乡镇(街道)层面介入处理。 

下庄村院落微治理“驾驶舱”。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积分制”推动村民“袖手旁观”到“携手共建”

年近六旬的杨亨星是下庄村“学苑小院”的院落长,也是“小院家”的忠实用户。他表示,村民可随时借助这一平台向院长提出各类建议、投诉或求助需求;在“领任务”板块,村民能主动领取任务;“及时报”板块则为村民提供了上报问题的通道。

就在此时,杨亨星受理并处理了村民曝光的两件事务:一位村民屋旁堆积的垃圾亟待清理;公路某段散落的大量树叶需要清扫。几秒后,菜单显示“院长处理”,与此同时,他的积分账户又增添了两分。

“自10月份以来,我已累计处理180余件事务,日均处理约3件,其中驳回了34件无意义的上报。”杨亨星表示,村里绝大多数村民都已融入“小院家”使用潮流。

村民运用“小院家”上报事件。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激发村民从“旁观者”向“行动者”的角色转变,下庄村构建院落管理制度与自治考评制度。线下,积极开展清洁评比、道德评议等活动;线上,实时更新“乡贤榜、四美庭院”等激励内容,同时建设“积分超市”,每季度末举行积分兑换活动,一分便等同于一元价值的奖品。目前,全村205户399人完成注册,累计发放积分19485分,有455人累计兑换11423分。

“微治理”成就“事在格中办”的高效格局

下庄村凭借院落微治理,巧妙达成户与景交融、村景和谐共生的美妙境界,并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殊荣。

竹贤乡组织委员陈敏介绍道,通过“渝快办”或微信搜索“巫山小院家”即可进入“我的院”,涵盖为发展赋能、为服务提质、为治理增效、为基层减负的“四大功能”。在“小院家”的乡村治理板块中,又细分为制治,即下庄村的村规民约;自治,是指成功动员全村399人参与基层治理;智治,则是指依托各类先进工具进行乡村治理。

在贯通融入上,“院落微治理”与“141”基层智治平台数据双向融入,利用数字重庆“1361”构架,搭建起“群众、院落、网格、村、乡镇、县”六级贯通、一键速达、一体调度的事件流转处置“高速通道”。

“我们在下庄村开展试点工作,旨在引导院落长与村民自觉融入基层治理体系,逐步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最广泛的力量参与其中,如今已成功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陈敏坦言。

“自从有了院落长和精细的网格化工作模式,我们的生活愈发舒心惬意。”村民杨亨双的心声,也是全体下庄村民对“院落微治理”成效的由衷赞誉。

时值初冬,下庄村红叶似火,柑橘芬芳四溢,幸福与温暖在各个院落间静静流淌、生生不息,一幅乡村治理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  作者:向君玲 王光平   作者单位: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杨雨实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