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八一特辑丨这位“李军医”专治社区“疑难杂症”

“不管是身穿白衣救死扶伤,还是披着绿色军装保家卫国,到如今一身藏蓝扎根基层,为民服务都是不变的底色。”李艳军是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谢家湾派出所一名军转女警,2008年从武警部队转业来到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在杨坪社区,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初心践行守护,用行动深刻诠释了名字的含义——做铁血军营和藏蓝警队里艳丽绽放的铿锵玫瑰。而比起“李户籍”“李警官”,社区里的老老少少都爱叫她一句“李军医”,她欣然接受这个名字,因为这不仅是她之前的职业生涯,也因为她在社区工作中有独到的“医术”。

微信图片_20240731153741.jpg

精准把脉

治未病

李艳军的军旅情缘似乎从出生就注定,“八一”出生的她从天津武警医学院毕业后,进入重庆武警总队医院工作。多年从事临床经验让她深谙“治未病”之核心要义。

社区工作的“未病”无外乎排查矛盾纠纷,李艳军始终坚持把自己从事军医养成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移植到社区警务工作全过程。

李艳军有一套“一群一组”工作方法,旨在精准诊断社区问题,对症下药。“一群”即建立微信群,让居民、居委会、物管等能在群里及时发表意见,收集民情民意。自从建立了微信群,居民常常在群里向李艳军咨询问题、反映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一组”则是和物业、居委会建立工作小组,在矛盾纠纷的事前预防、事中介入、事后回访中发挥群众的力量。

李艳军深知要排查矛盾纠纷,基础就在于信息采集,就像医生需要准确的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一样,她认真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通过“一群一组”激活网格员、物管和保安的作用,多角度获取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辖区各种治安要素、隐患部位、重点人口等社区基本情况做到“一口清”。

在奥园康城某栋的二楼,居民马女士常常抱怨楼下麻将馆噪音扰民,在李艳军的协调下,麻将馆的椅子都装上了静音垫,同时跟麻将馆经营者“约法三章”,确定了营业时间,“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只要下班没事,我都会到麻将馆去看看,实在抽不出空,就发动‘一组’的平安护卫队员帮忙,如此来了一个多月,牌友们也重视起这件事,自觉控制娱乐时间,关于噪音扰民的投诉再也没有了。”说起这事,麻将馆的张老板连连感叹:“每次来,她都和和气气,天天来,天天说,我们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李军医’确实有毅力,一看就是军人的作风!”

微信图片_20240731153749.jpg

对症下药

预防为主

李艳军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所负责的社区不小,但一直以来安定和谐,案件少发。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在各地多发,面对这一“顽疾”,李艳军采取了“见缝插针”的策略,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反诈宣传。她组织引导辖区居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建立“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反诈微信群,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播。

线上宣传快速,但线下宣防总是更生动。李艳军充分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开展“反诈门诊”,定期邀请反诈民警“坐诊”、接受居民群众全方位“问诊”,传授防范技巧,提高大家的警惕意识。

“预防总是比治疗更重要,”李艳军说,“我们要让居民明白这一点。”在李艳军打好了“预防针”的基础下,杨坪社区近两年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均在个位数,这对于一个中心城区繁华地带拥有3个大型小区、20000余名居民的社区来说实属不易。

“医生是给个体看病,警察是治理社区,道理是相通的。”从橄榄绿到警服蓝,李艳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军转民警的责任与担当,无论身份如何转变,那份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

(  作者:陈沾弟   作者单位: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