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聚焦民生,这里是《今日关注》。最近,一款名为“烟卡”的游戏新鲜出炉,一经推出就迅速在学生中火了起来,虽然各校明令禁止在校园内玩耍“烟卡”,但不少学生依旧难以抵挡 “烟卡”游戏的诱惑,拍卡成瘾,甚至沉迷其中。这种现象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记者在县城走访发现,公园、小区、路边等地,不少学生三五成群地趴在地上玩着“烟卡”游戏。据学生介绍,所谓“烟卡”就是用空的烟盒盖子折叠成一张长方形的卡片,把“烟卡”放到地上进行轮流翻拍,谁能把“烟卡”拍翻面,谁就能拿走对方的一张“烟卡”。目前,这种“烟卡”游戏已经成为学生们的“新宠”。
记者:你们学校玩儿这个的学生多不多?
学生:多,但是老师不准,都是在家里玩儿。
记者:那班上有多少人在玩儿?
学生:应该全班吧!
记者:全班都在玩儿?
学生:嗯,是的。
据悉,烟盒一般只有吸烟者手中才有,而且很少有人会对使用完后的烟盒进行囤积。这么多的烟盒是怎么来的,这些“烟卡”又是怎么流传到学生们手中的呢?
记者:你们这些烟卡是怎么来的?
学生:捡烟盒捡的。
记者:你们自己去捡的吗?
学生:嗯,去垃圾桶里翻的。
记者:去垃圾桶里翻啊?
学生:对啊!
记者:还有其他的来源不!
学生:校门口有卖的
记者:多少钱一个?
学生:1块钱3个
记者:1块钱3个?
学生:嗯,那是真的。
记者:还有假的吗?
学生:是的,假的1块钱6个。
根据国烟办综〔2024〕67号《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专项治理的通知》规定,明确各地烟草专卖局要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便利店、超市、文具用品店等向未成年人售卖烟盒、烟卡等物品的行为进行劝阻。该文件明确规定了校园附近便利店不应向儿童、青少年售卖烟盒、烟卡等物品,那么学生们所说的校门口便利店售卖“烟卡”的情况是否真实?随即,记者对多所中小学校附近的便利店进行实地探访,发现学校周边商家确实存在向学生售卖“烟卡”的行为。
记者:有烟卡卖吗?
商户:有啊!
记者:怎么卖的?
商户:让孩子自己来选,看他要什么样子的,有10元、2元、1元的。
目前,我们只要打开网络平台搜索“烟卡”,发现售卖“烟卡”的商家同样不在少数。有的配图上还写着“保真”“只做真烟卡”等字眼。有的则标明了送“稀有卡”,而所谓的“稀有卡”则是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贵价烟叠成的“烟卡”。
记者:这个烟值多少钱?
学生:这一个值5元。
记者:为什么能值这么多钱?
学生:这个香烟45元一包,然后减去它香烟价格的整数,剩下就是“烟卡”的价格。
记者:减去整数就是5元。
学生:对。
有的家长表示,家里孩子过于追求“烟卡”品牌,对香烟的品牌和价格的了解已经超过了成年人。他们担心孩子过早接触香烟,会对其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市民:放学了回来第一件事并没有想着先把作业写完,而是想着和同学一起玩烟卡,都有点沉迷了,甚至在街上走都是盯着地上,看有没有掉的烟壳子,掉的是什么烟盒。
但也有家长认为玩“烟卡”游戏只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方式,不应过多限制孩子寻找童年的快乐。
市民:我觉得还是可以耍,我们小时候还不是耍那些。
沉迷“烟卡”游戏对小学生的危害不容忽视,一方面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导致他们无法专心学习,进而影响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或者形成变相赌博。而且“烟卡”作为一种与香烟相关的物品,会让孩子过早接触到香烟文化,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违法贩卖烟卡行为的整治,家长们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沉迷“烟卡”的危害,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