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是一个地方的发展印记,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商业内涵。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字号”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让“老字号”焕发出了新活力。
位于綦江食品园区的重庆金星股份有限公司始创1937年,旗下产品“金角”“老四川”系列牛肉干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各个工序上工人们忙个不停,自动化生产线也开足马力,铆劲生产,一袋袋各类口味的牛肉干第一时间根据订单发往全国各地。“目前我们有200多个品种,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销售,线上一般是通过京东、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线下就是工厂直营店以及各大商超为主。”该企业相关负责人黄露说。
包装车间内,工人正在打包。谢天骄 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在商品市场有更加广泛的选择,“老字号”产品的替代性越来越强。一些“老字号”企业仍然沿用传统工艺和技术,对产品创新开发重视也不够,不能紧跟消费者的需求推陈出新,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难以对消费者形成较强的吸引力。“既要传承传统工艺,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一直在这两者中寻找平衡点。”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烘烤车间,工人正将牛肉干推入烘烤设备。谢天骄 摄
面对时代发展与市场变化,“老字号”的新一代传承人如何在坚守“老”品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老字号”企业普遍面临的严峻难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企业给出了答案。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在2012年入驻天猫,开设老四川旗舰店。2013年入驻京东,开设老四川京东自营旗舰店。2016年入驻唯品会。2019年入驻拼多多,2020年入驻快手和抖音平台。从淘宝到抖音,从传统电商到直播带货,老四川线上销量占比已达到总销量的40%。而在今年618期间,实现线上销售额1800余万元。
一袋袋牛肉干包装完成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下来。谢天骄 摄
不仅如此,2021年企业将厂房搬迁至綦江食品园区后,第一时间完善了技术研发中心,壮大了专业研发团队,产品从研发到落地的转化速度不断加快。从30多年前只有1个单品五香牛肉干,到现在的12个品类、200多个品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我们每年投入的研发费在1000万元以上,同时引进了智能化生产线,目前已经形成了年加工牛肉7500吨的能力,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同行业内先进水平。”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款新产品进行检测。谢天骄 摄
当前,綦江食品园区已形成了以火锅、特色预制食品、特医特膳、休闲食品产业为代表的多个产业集群,2022年食品加工类企业实现总产值近40亿元。綦江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登全表示,未来将抢抓食品及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大好机遇,在规上产值、升规入统、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预计到“十四五”末,綦江食品园区实现入驻企业60家、产值100亿元的目标,逐步将綦江食品园区建设成重庆最具辨识度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特殊食品产业示范基地、重庆火锅全产业链基地。
綦江食品园区。谢天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