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老人身患疾病,本想放弃治疗,结果医院通过多学科联手,再加上AI技术的加持,得老人得以很好治疗并康复出院。
14年前,黄爷爷不幸患上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经过多次手术、放化疗,仍不幸复发。随后右颈部长出小包,并逐渐变成了8厘米如拳头大小的肿块。
肿块突破皮肤导致血流不止,并带来了肩颈部疼痛。直到今年10月底,黄爷爷出现吞咽梗阻、声嘶加重等症状。严重的时候,他平躺着都无法呼吸。
来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始治疗后,甲状腺肿瘤科主任蔡明查看了黄爷爷的情况,发现病情危急且复杂,加上年龄大、营养差、基础疾病多等不利因素,治疗难度极大。他组织神经肿瘤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医学科和影像科等多科室开展大会诊进行充分讨论,认真地推演手术过程,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并发症处理预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定手术方案过程中,为了手术更加精细化,蔡明还联合Al智能团队,通过AI自动识别病灶,提供术区3D重建等多维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设计手术方案。
根治性颈淋巴结根治术+胸大肌带蒂皮瓣修复术+气管切开术,由蔡明、周晓红、张成瑶三位医生主刀,黄爷爷的手术耗时整整7小时,术中完整切除了右颈部的肿块,以及受肿瘤侵犯的颈内静脉,并使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包袱”被成功卸下。
术后,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黄爷爷病情一天天好转,顺利康复出院。
蔡明介绍,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出现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导致梗阻、出血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是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对于这部分患者,科室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讨论,个体化制定根治术联合修复术,并适时辅助AI技术,可以为患者彻底解除病痛,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蔡明提醒,甲状腺癌在16年发病率提升了20倍,被称为“懒癌”的它,也有“凶险” 的一面,其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也可能无任何不适,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重要。大家可以定期自检,具体方法是:首先脖子后仰抬高,对着镜子观察甲状腺是否肿大,两侧是否对称。其次,做吞咽动作的同时,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摸一摸脖子,看看能不能摸到凸出的包块。如果摸到包块,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
(图片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提供)
(作者:王小生 作者单位: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