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热点透析】加快补齐“三农”短板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20年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坚持“投资效益高、产业品质高、生态环境好”的“两高一好”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并从三个机制、六大举措方面补齐“三农”短板,有效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影响,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框架。农业农村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劳动力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以更大的力度出台更实的举措,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框架,赋能农业产业市场活力。一是深化政府市场的合作框架,构建制度赋能的大格局。要树立经营性思维,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探索多维主体共建共享的合作框架。如,丰都县三建乡政府与县农发集团合作,通过全域“三变”改革,老百姓的土地资源、村社承接的项目资金与集团投入的产业资金,合股联营,形成“334”的股份合作,建设了“万亩生态种养业、六处休闲示范园、三项乡村旅游业”;万州区与德康集团合作,规划了百万亩经果林与百万头生猪循环发展的“双百亿”产业,具有推广价值。二是完善金融支撑体系,压实制度赋能的主体责任。金融支持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也是制度落地的支撑主体。要借助重庆市农业保险保障倍增计划,扩大农产品收益保险的品类和范围,推广万州区的土地流转保险,学习杭州的创业保险,引导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两家国家政策性银行将中长期融资项目向农业基础设施、特色农产品培育、农村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延伸。建立“保险+融资”的联动机制,当贷款呆滞时,保险收益优先还贷,通过“银保联动”做到产业稳健发展。同时,将金融数据与产业收益、政府扶持项目一网集成,建立大农业价值网络,动态预警保证金融的安全性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短板。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蓝天碧水净土”的绿色根基。发展高质量绿色农业,要从筑牢“绿网工程”着手。一是建设绿色工程网,恢复生态本底。要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联合气象、地质灾害管理、农业管理等部门,厘清农业产地的“水、地、气”,建立农业生态评估体系,设立安全阈值、评级定档,将低于安全值的区域开展生态联通治理,并通过地质评估、环境评估和生态评估三大评估体系,把相关生态数据并网入云,为农业绿色生产提供数据支持。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土壤恢复计划和耕地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总结经验推广。二是建设绿色经济网,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绿色生产。绿色生产需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提高绿色生产的有效供给。市农业管理部门要根据《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的要求,制定我市绿色生产标准,鼓励全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依标申报,将符合标准的经营者纳入“绿网主体”,申报项目予以加分,并根据每年绿色产值给予5%左右的补贴,精准奖励;同时,绿色生产的空间溢出需要建立区域性普惠补贴,根据主要山脉与河流的空间连通性综合设立,如武陵山区、大巴山区、万州库区等,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平衡机制。

强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品牌意识。要立足“功能拓展和品牌塑造”强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品牌意识。一是拓展农业多维功能,提高农业的品质美誉度。重庆的立体气候、绿水青山、林田湖草是农业优渥的生态禀赋。要按照“资源→资产→产业”的发展路径,将这些生态资源转化为营养主题、创意主题、文旅主题的新业态,建立起“大农业”的概念。以硒元素为例,江津的富硒稻米、富硒花椒,武隆的富硒西瓜,城口的“硒谷乐”农业综合体获得良好市场反响。二是塑造区域性品牌,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品质。自然差异决定了农产品的区域差异性,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空间上,将重庆大巴山、三峡、武陵山等全国著名的区域内涵导入到农产品的品牌内涵中,逐步强化人们对这些特殊区域产品价值的认同和推崇。如万州三峡柑橘、奉节脐橙、涪陵榨菜以及营养价值极高的巫溪天麻、酉阳玄参等。从文化上,要赋予更多产品巴文化、峡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内涵,通过典雅的创意包装讲好渝字农品牌故事,形成品牌的历史文化价值,满足消费群体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拓展产品市场。

(作者:高静)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