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自主品牌车企来说,研发发动机曾经是一座很难逾越的高山,其核心技术无法掌控在自己手里,成为发展的瓶颈。经过长期努力,这样的局面逐渐得以改变。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企奋力直追,研发推出的发动机,其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车企设计生产的发动机,展现出了强大的硬核实力。
4月17日,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举行了“蓝鲸密匙 解锁动力‘芯’知识”大型直播活动,由发动机技术专家现场“解剖”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从可靠性、精密性、NVH等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技术长安”的动力DNA。
在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动力实验楼,动力实验室中心主任卢方军介绍发动机的研发过程。在展示的众多精密测量设备中,一台小型圆柱度测量仪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5纳米,这相当于头发丝的万分之三。正是靠着这些高精尖设备和全球研发系统,长安汽车历时4年打造了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法规标准的全新动力平台。据介绍,蓝鲸NE动力平台发动机都经历了超过2.5万小时的台架可靠性验证,搭载整车道路耐久累计里程超过140万公里,确保NE发动机的高质量。全系兼容48V、HEV、PHEV、REEV设计。平台设计兼容1.0-1.8L排量,通用化率高达98%,产线自动化率、智能化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新研发的长安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16KW,最大扭矩为260Nm,得益于采用的中国品牌首家低压铸造双出口IEM+IHI全新电子执行器废气涡轮增压器等技术,使其在1500转即可到达峰值扭矩,相位响应速度和动力输出响应速度分别提升了175%和50%。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安蓝鲸发动机,其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可靠工艺等都可以媲美甚至领先国际一流发动机。
卢方军介绍,人才是长安最宝贵的财富。在长安蓝鲸NE研发团队的中,不乏前捷豹路虎、宝马、阿斯顿马丁团队成员。而长安“六国九地”研发中心拥有“7院2部3中心” ,共有全球18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研发人员7000余人,高级专家600余人,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列。
事实上,研发发动机只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中科技创新的一部分。两年前,在发展势头蒸蒸日上的时候,长安汽车提出第三次创业。对全行业面临战略挑战进行了精准的判断,树立了5-10年的长期目标。长安汽车部署了清晰的战略路径,形成技术硬实力,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两大战略落地;形成自主板块四大品牌结构;形成多维度产业布局;持续提升用户满意度;优化产品结构等。
其中,科技创新是第三次创业的最核心内容。长安汽车坚持把每年销售收入5%投入到研发中,建立起“六国九地”研发格局进一步完善,新增慕尼黑研发中心。在智能化领域实现了多个行业第一,IACC、APA5.0、微信车载版等21项技术国内首发;成功研发出了蓝鲸发动机,各项指标行业领先;在新能源领域,也实现包括核心三电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突破。
未雨绸缪的布局,带来的是市场积极的反馈。日前,长安汽车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和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2019年长安汽车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克服了市场下行的压力和转型的阵痛,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突破130万辆。其中12月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1.6%,连续五个月环比增长。
最难得的是,长安汽车产销量逆势反弹的背后,并不是过去自主品牌的低价策略。据介绍,长安汽车2019年自主品牌单车市场均价提升4800余元,单品规模显著提升,单车均价进一步提升,产能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在汽车市场持续下行的影响下,长安系中国品牌2019年市占率反而实现了增长。2020年市占率同比再度提升0.4%,创2015年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长安汽车销售13.97万辆,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销量达到11.38万辆,环比增464%,回升幅度领先行业。逆流而上方显硬核实力,市场真刀真枪的检验表明,长安汽车经营质量不断提升,盈利持续改善,第三次创业表现不俗,正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这一目标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