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个低空飞行器大型试验基地近日投用,标志着重庆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迈入新的阶段。从“首个”试验基地的落子,到未来的全域实践,重庆低空经济正在形成从政策创新,到技术突破、场景覆盖、生态构建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今日一起聚焦:重庆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
我市首个低空飞行器大型试验基地近日正式亮相,该基地位于永川区大安通航机场,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重庆深化战略合作的重大成果。记者在现场看到,25平方公里的空域实飞测试中,10余种机型的100余架无人机,开展了巡线测绘、物流配送、城市感知等多任务多场景的高密度分析综合验证,初步实现20架/平方公里高密度的飞行管控能力。据介绍,这种测试能力主要依托“九天航驭”智能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融合北斗导航、天地一体化通信和人工智能算法,可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厘米级定位和毫秒级响应,满足未来低空应用场景的高可靠、大容量、高频次的低空飞行管理和安防反无人机需求。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正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去年,重庆发布《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今年,首个低空飞行器大型试验基地的落地,这无疑是《行动方案》实施以来的关键成果之一。从技术创新来说,其“九天航驭”平台可以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厘米级定位和毫秒级响应;从产业生态来看,它不仅是技术验证,更成为推动我市低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引擎,还有重要的一点,试验基地在低空空域精细化、动态灵活管理上的摸索,有望为未来城市末端配送与城市空中交通场景的逐渐成熟与商业化铺平道路。说到城市空中场景,2025年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的无人机表演成为最为震撼的环节之一。我们再来回顾这一幕。
在2025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的舞台上,数千架无人机在夜空中组成各种绚丽的图案和文字,向世界展示着重庆的山水城之美,这一幕幕变幻光影,既是一场视觉盛宴,更凸显了重庆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的创新成果。
去年3月,一架载人飞机,从两江龙兴通用机场起飞,完成了西南跨省低空目视航线的首次演示飞行。7月,首届“重庆低空飞行竞赛季”启动。9月,《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2027 年)》发布,明确提出打造 “ 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重庆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约,双方携手,共同打造低空飞行示范区。
按照规划,重庆的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3个以上低空产业试飞试验基地,3个以上通用航空器整机制造创新研发平台,新增通航制造业投资100亿元以上,低空经济主体数量达到400家,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
重庆低空经济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基因+创新生态”的双重驱动,依托汽车、摩托车等产业的雄厚基础,实现传统制造业向低空装备制造的转型升级;重庆低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山地特色+超大城市需求”的场景创新。根据《行动方案》,重庆已形成几大应用方向:消费新业态,过去一年,重庆各地举办低空赛事超千场,带动消费20亿元;民生服务,依托“县县通”“乡乡通”网络,发展山地物流、医疗急救等场景;城市治理,无人机在电力巡检、森林防火等领域的应用覆盖率目前已达85%,在超大城市综合治理方面,无人机都有哪些应用,一起去重庆首家无人机企业,看看超微型无人机如何助力8D城市现代化治理。
静音、小巧、灵活、智能感知,像这样的超微型无人机,无疑可在山地城市的复杂空间里“大显身手”。
百分之百国产化研发,已经实现量产,“黑刺”的背后,是在重庆创立的首家无人机企业——翼动科技。从反制无人机“电磁盾”,到超视距智能救生圈;从硬件制造到数据大脑,翼动科技的创新成果,已经深度融入重庆超大城市综合治理的实践场景。
助力超大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重庆还与四川等六省共建“跨省低空飞行联盟”,推动成渝低空经济带的成型。加快打造“ 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在重庆交通大学王勇教授看来,重庆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在技术突破的同时,需要将低空经济与超大城市治理结合起来,特别是可以通过无人机技术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并注重技术的场景化落地,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城市治理重庆经验。二是可以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空域开放政策,简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基金等方式,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连续和稳定的政策支持,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三是重庆依托复杂的地形以及较高的山地和丘陵占比,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应用场景,而当前重庆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应加强与成都、贵阳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并牵头成立“西南低空经济协同发展联盟”,推动区域内的政策协调、资源共享和产业合作,进而形成低空经济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从首个低空飞行器大型试验基地的投用,到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本地特色与区域联动,重庆低空经济正在从战略布局迈向新的全域实践。未来,随着无人机物流网络覆盖城乡,随着更多创新应用的落地,“山地之城”或将真正实现向“空中之城”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