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重庆深化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再启新的篇章。2月14日上午,深化中央企业与重庆市合作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座谈会在北京举行。45家中央企业,与重庆的19个市级部门、14个区县以及11家市属重点国企等主要负责人,共聚一堂。一场座谈会,将带来哪些合作共赢的机遇?一起来看第1眼TV记者在现场的观察。
座谈会的掌声里满是信心与决心
初春的北京还带着寒意,但国家会议中心内却是热情沸腾。45位中央企业“掌门人”正在会场里与重庆共商发展大计。自发响起的掌声,记者在现场听到了多次。这些掌声里,既有对重庆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优势的高度认可,也有对重庆超大城市建设机遇的“怦然心动”。
中国安能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奕辉说:“中国安能对于重庆高质量发展很有信心,将在重要的市政建设等方面加大与重庆的合作,做重庆发展的同行者。”
在会议现场,重庆与中央企业一口气签下1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突破千亿大关。从枢纽建设到城市更新,从产业升级到能源开发,这场跨越1500公里的“双向奔赴”,将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浇筑坚实基座。
重庆还用《重大项目清单》向广大中央企业发出“英雄帖”。透过这份清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资金与项目的流动,更是国家战略与地方禀赋的深度耦合。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嘉熠告诉记者,重庆市属国有企业,一直将与中央企业的合作,作为重要的发展任务和内在发展需求。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健表示,将迭代升级中央企业在渝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全心全力保驾护航,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实施,不断促进中央企业与重庆市合作共享、互利共赢。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其在地方的布局和合作,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中央企业与重庆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三线建设”时期,就有众多中央企业来渝参与工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近年来,两者之间的“双向奔赴”愈发频繁。比方说,中交长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立足重庆、辐射西南,参与了水利、交通、生态环保等多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2025年投资规模累计将达到1000亿元。再比方说,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建成了全球汽车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2024年,为渝车开展测试近百万次,在渝车企合作规模超10亿元。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重庆已累计与46户中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覆盖了国资国企改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重庆与中央企业的对接发展,形成常态化的特色品牌。
双方对接形成常态化特色品牌
2024年,重庆先后在南岸、渝中、长寿、涪陵举行四场与中央企业的对接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04个、金额1792亿元。其中,11月8日的涪陵专场,24个新的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新能源、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协议金额超460亿元。
“投资大概是4700万到5000万,预计2025年四五月份就可以投产,达产之后可以实现产值5个亿。”重庆南瑞博瑞变压器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宋东晓透露。
涪陵区招商投资局党组书记彭国栋表示,将按照“招引一个企业、培育一个集群、形成一个产业”的重要思路,强化产业链招商,继续引进大批延链补链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在渝子企业已有约1800户、注册资本金达7400余亿元。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实体,规模大、产业链长、实力强,长期以来都是各地争取合作的重要对象。它们为何看好重庆、选择重庆?在观察人士看来,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不仅有超大的城市规模,产业、科创、人才、资源等方面基础扎实,而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为推动双方携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当前,重庆正加快建设“六区一高地”,更是为各类企业来渝大展拳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是中央企业加快落子布局重庆的底层逻辑。北京的座谈会上,又有多家行业巨头,持续在渝“加码”。
布局重庆就是布局西部
这次参与项目合作签约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事实上,中国信达与重庆的合作由来已久。聚焦不良资产处置、存量资产盘活等多个关键领域,他们在重庆地区已累计投资超1000亿元。2024年,重庆的“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中,中国信达重庆分公司投入53亿元,成功盘活低效资产160亿元,为重庆深化改革注入央企力量。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卫东介绍,今年他们首先还是会在“三攻坚一盘活”这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和优势,像国企的兼并重组、并购重组、行业整合这些方面,发挥比较多的作用。
此次受邀参会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同样是重庆的“老朋友”。这家总资产规模约7000亿元的综合性特大型集团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来,企业持续扩大在渝投资,双方的合作项目总额已超300亿元。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透露,他们在重庆未来几年的整个投资,包括产业、发展,最起码要翻一番。他们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布局,因为布局重庆就是布局西部,甚至是布局全球,有这样的战略和定位意义。
在北京召开的这次座谈会,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座谈会上,除了集中签约17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005亿元之外,还有28个对接项目,总投资达1478亿元,48个城市机会清单项目,总投资达到了3039亿元。应该说,中央企业与重庆合作,发展前景广阔,投资潜力巨大。
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教授刘晗看来,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的一年重庆与中央企业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以此为新起点,有六个领域是双方接下来合作的重点。一是围绕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力投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二是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大对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好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三是积极参与重庆国企改革和国资盘活,巩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成果;四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数据平台、算力枢纽中心等领域的投资,在重庆开展城市治理大模型运用的先行先试,协力探索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新模式;五是布局重庆区县,合作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六是与重庆共同开发风、光、水、氢等清洁能源,完善绿色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支持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中央企业入渝的每个项目、每笔投资,既是对重庆的信任,更是对重庆的期待。签约是重要一步,但不是最后一步。突出共建共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省心办事、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我们相信,双方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持续展开合作,一定会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