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重庆市司法局了解到,一年来,重庆司法行政系统助力平安法治一体推进,选取12个区县开展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区县涉企行政复议收案量同比增长163%,实质性化解率达91%。
多措并举 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2月12日,在重庆万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内,没有想象中烟尘飘飞的景象,智能化的生产线上,忙碌而有序。
“现在执法部门组团到企业来检查,一次性把问题弄清楚,为企业腾出更多生产时间……”重庆万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青松有感而发。
前不久,在万州区司法局指导下,经信委、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7个执法支队以组团的方式对该企业配电箱、发动机、消防栓等安全设施进行“把脉问诊”,合并开出一张“瘦身清单”,提出最优解治理方案。通过组团式执法,该区共减少入企执法91次。
安全生产“小细节”,改革发展“大天地”。
打造“执法+监督”数字应用,构建市域一体化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智能匹配,有效缩减办案时限50%以上……一系列“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措施,切实为企业经营发展“减负”,让市场充满活力。
“针对企业关心的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等突出问题,我们将优化‘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减少对企业的干扰。”重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释放市场活力,重庆司法行政机关还拿出行政复议改革实招硬招。
“真没想到能这么快完成信用修复,公司终于可以恢复正常运营了。”重庆市涪陵区一名企业负责人感叹道。
据悉,涪陵区司法局在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制发全市首份《行政复议涉企案件信用修复提醒书》,督促相关部门3个工作日即助推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工作。
一系列改革举措之下,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越发凸显,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下绣花之细功 为民化解矛盾纠纷
“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好大难题。”2024年11月25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法治法律一体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用半天的时间调解解决一起复杂纠纷,赢得了当事人的肯定。
原来,园区某家公司未按约定支付给王某相关款项,致使王某利益受损,又因该企业内部涉及产权转让纠纷,无法自行协商解决,最终三方来到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了解情况后,服务中心的调解员第一时间联动江津区人民法院、珞璜镇、珞璜派出所等单位,促成三方当事人在赔偿数额、道歉方式、解决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当场签署调解协议。
跑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加速度”,重庆市司法局还在调解“数智化”建设上大力布局,将AI智能辅助引入调解,集成打造“信息汇聚流转、案件派发办理、质量过程监管、监测分析预警”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重庆调解在线”应用平台。
南川区南平镇红锋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截至目前,应用已入驻调解组织1.3万余个,线上线下办理调解案件62.59万件,成功率达99.76%;当事人申请纠纷调解时间由半天缩短至5分钟,调解办案时长平均缩短50%以上。
同时,市司法局、市高级人民法院高效协同,推动“重庆调解在线”应用与法院审判管理系统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网上流程全线贯通,大幅缩短从人民调解到司法确认的时间。
除推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外,重庆还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行动,深入推进多元调解“融网进楼”改革专项行动,延伸纠纷预防感知前哨。
监狱系统连续13年实现“四无”目标;戒毒系统收治规模全国第三、床位利用率全国第二,收治自愿戒毒康复人数全国第一;全市社区矫正实现“四无一降”目标。
创新普法形式 为民普法解忧
2月10日,由重庆市监狱管理局出品的“2025重庆监狱cypher”一经上线,在网上迅速引发传播热潮,被网友点评为“最硬核的说唱”。将普法故事与“剧本杀”相结合,綦江区推出沉浸式法治文化体验课堂;将非遗与法治宣讲巧妙融合;铜梁区用说唱并举的金钱板摆起了法治“龙门阵”;将AI技术引入普法工作,渝中区用人工智能普及法律知识。
这是重庆司法行政系统创新普法形式,让“小说唱”演绎“大普法”的生动缩影。
南川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到企业开展法治体检。
一年来,重庆律师办案量43.5万件,同比增长10.9%;重庆仲裁受理案件8606件,同比增长36.41%;司法鉴定办案量同比增长12.75%;办理公证57万余件、同比增长70.15%;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7万余件,同比增长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