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川渝组团北京招商加速扩大全球“朋友圈”

11月28日,北京金隅喜来登大酒店,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商协会、外国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只为一个目标:到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现场寻找机会。

推介会精准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核心产业领域,全面展示了川渝完整且极具吸引力的产业链布局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台上,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轮流作推介,给出的政策充满诚意。台下,既有高瓴资本、凯雷投资、弘晖基金、KKR等知名投资机构大咖,也有空中客车、惠普、意法半导体、通用技术、京东、蚂蚁科技等中外知名企业的高管,同心致远、向新而行。活动现场,最重磅的环节是发布成渝地区“双城双百”投资项目清单,两地优选出了200个投资机会,项目协议总投资超1.1万亿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时表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产业协同,是双城共舞的应有之义和重中之重。成渝地区拥有41个全工业品类,现代化全产业链特色鲜明、链条完整,已形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全国约20%的动力电池、10%的汽车实现“川渝造”。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选“国家队”,2023年产值突破1.6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4%。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川渝“双向奔赴”,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金看好川渝、扎根川渝、加码川渝。

招商投资推介会开展了现场签约活动,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8个新质生产力代表项目签约落地。项目突出强链补链和绿色低碳,总投资金额超300亿元。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年头,全球投资推介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从长三角开到珠三角再到京津冀,招商引资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体现的正是川渝城市发展能级持续提升带来的强大吸引力和长远影响力。

就像刚才片子中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已经举办三届。第一届在上海,第二届在深圳,今年则是在北京。对于这个推介会,观察人士普遍留下了这样的观感:一方面,可以看到高成长性的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引领川渝产业协作不断走向深入,向国内外客商展示了巨大的投资潜力;另一方面,能感受到川渝两地协同招商的力度越来越大、合作越来越紧密。而这样的印象,正是川渝两地招商引资部门一直努力的方向。两地把握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创新协同招商机制。去年8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18条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全球投资推介会前一个月,两地刚开过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工作联席会。

在协同招商工作联席会上,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与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就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后两地将共创招商品牌、共享信息数据、共用合作平台、共优营商环境、共推产业发展。

聚力构建“共性产业做大做强,差异化产业各具特色,互补性产业相互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协同招商新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川渝两地外商直接投资到资额,占西部地区总量的47.7%,比重进一步提高。在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任毅教授看来,这次全球投资推介会是一个重要节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即将进入第六年。将来,两地组团“共招商、大招商”的目的,依然在于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深化产业合作,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

任毅教授认为,第一、强化两地协同,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优势领域,形成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提升整个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第二、充分发挥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依托两地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吸引国内外顶尖企业和高端人才入驻,形成以“双核”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强大产业生态。第三,促进通道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陆海新通道更好地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支持本地优势产业出海。第四,建设战略腹地与产业备份体系,确保在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保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增强区域抗风险能力。

立足当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了什么样的声势?面向未来,高达1.1万亿元规模的投资项目里,又藏着什么样的机遇?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项目投资机遇的这次全球“上新”,可以读到清晰的信号。以全球投资推介会为契机,我们也期待,川渝两地携手在高水平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