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走进区域看发展】传承千年技艺 “大足雕客”打造就业“金名片”

大足石刻文创园内,石雕工匠正在进行石刻创作。新华网 刘文静 摄

新华网重庆2月24日电(李华曾 刘文静)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精美的大足石刻会说话,在大足石刻1300余年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石雕技艺,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石雕工匠,“雕刻经济”历经千年而不衰。

2月22日,“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重庆大足石刻文创园,了解当地如何发扬大足石雕工艺,让“大足雕客”成为就业“金名片”和致富“金钥匙”。

一块大足本地的红砂岩,经采料、构思、制图、泥塑、制模、雕刻、精雕、细磨、抛光等诸多复杂工艺,才能造就一座生动精美的石雕。

大足石雕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相伴而生。2021年,大足石雕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走进大足石刻文创园,此起彼伏的敲打声从厂房里传来,石雕工匠正忙着将一块块石材雕琢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此时,重庆市大足职教中心石雕石刻老师杨声才正在雕刻教学模具。尽管已经从业十多年,一座看似普通的石像,他也需要20余天才能雕刻完成。“现在虽然利用数控机械减轻雕刻毛坯的工作,但是最终要想雕出有细腻感和生动感的作品,还是需要手工完成。” 杨声才说。

大足石雕工匠数以万计,长期以来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阵,不利于现代石雕人才的培养,也不适应行业升级发展需求。

展厅里陈列的现代石刻工艺品。新华网 刘文静 摄

为此,大足区人力社保局打出组合拳,创立“大足雕客”统一劳务品牌。招募民间雕刻工匠、大中院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劳动力,在这一品牌下,帮助他们就近增收。

“参与石雕石刻专业技能培训的学员可以考取石雕工技能等级证书,石雕从业人员还被正式纳入了国家工程师职称序列,这对我们当地的石雕工匠更是一大利好。” 大足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蒋仕惠说。

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让“大足雕客”劳务品牌有了勃勃生机。据介绍,近年来,“大足雕客”获得国家级个人奖项56项,省部级个人奖项283项,同时拥有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160余项,产品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547项。这让“大足雕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高品质石雕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大足雕客”带动上下游创业就业人员11万余人,年创收达200亿元。

作为“大足雕客”施展才能的舞台,大足石刻文创园抓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与资阳安岳共同申报重大项目,引进富瑞雕塑、莲山艺术、蜀源雕塑等川渝12家雕塑龙头企业,培育23家中小微雕刻企业入驻,建设川渝石刻文创产业综合实训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高效整合川渝石刻文化资源、艺术资源、产业资源,共建石雕孵化园、玉雕孵化园、石刻文创人才交流中心、石雕行业人才技能鉴定中心。积极建设川渝石雕石材市场和珠宝玉石市场集群,打造辨识度高、影响力大,享誉全国的特色产业新高地。” 三驱镇党委书记,大足石刻文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陈表示。

(  责任编辑:徐小婷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