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要闻)20200101 > 正文

【行走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临海开放 “一港两区”建设成效显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8日讯(记者 贾佳)钦州港片区是广西自贸区三个片区中唯一临海、面积最大的片区,占广西自贸区近一半,致力于建设“一港两区”,即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发展向海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广西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获悉,一年来,钦州港片区在“两国双园”对外开放合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畅通国际陆海新通道,积极打造枢纽经济新高地。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钦州港片区全力推动以海铁联运“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票结算”等为重点的国际门户港服务模式创新。相比2019年,钦州港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4.13%;出口整体通关压缩87.81%;货物进口、出口中介服务收费分别下降25%、21%,逐步接近上海港、宁波港等国内一流港口收费水平。

目前,钦州港已建成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8个,开通集装箱航线49条,基本实现国内和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全覆盖,并开通钦州港至重庆、成都、兰州等7条常态化海铁联运班列,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枢纽重要港口。今年前7月,在全国港口货量普遍下跌的情况下,钦州港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679万吨,同比增长15.2%;集装箱完成195.4万标箱,同比增长28.8%;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完成2109列,同比增长80%。

向海经济集聚区初具规模,经济发展劲头强劲。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钦州港片区投资700亿元的广西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有5500多人在现场“大会战”,还运用了世界最大、国内仅有两台的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为打造面向东盟的绿色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按下快进键。目前,钦州港片区已有13个“双百双新”产业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026亿元。

“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突破,中国—东盟共赢发展迈上新台阶。广西自贸区最大的特点是面向东盟,钦州港片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中马“两国双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钦州港片区专门设立了联合理事会秘书处(对外合作交流局),深化“两国双园”日常联络和互动发展,支持燕窝、榴莲、棕榈油等马来西亚优势产品贸易,成功推动马来西亚毛燕于2019年11月实现首次输华,目前已有12家中外燕窝企业入驻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基地年加工燕窝能力可达500吨、产值100亿。

下一步,钦州港片区将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建立与东盟合作新模式新机制,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试验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