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要闻)20200101 > 正文

斩断“穷根” 笑迎小康

【伟大壮举·扶贫印记】

斩断“穷根” 笑迎小康

——西藏自治区加查县共康村的脱贫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张 蕾 尕玛多吉

不同于西藏传统村落名字音译的习惯,共康村这个名字来源于“感谢共产党,同步奔小康”。从西藏山南市区往东行驶近3个小时,便来到平均海拔3269米的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

21

共康村互助组村民为过冬的牲畜准备饲料。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

共康村是为易地扶贫搬迁而建的新村,由加查县、曲松县、隆子县、措美县的369户1296名贫困群众组成,2018年7月全部搬迁入住。目前,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占地面积708亩,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

22

共康村的村民新居。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

23

共康村电商服务站售卖的当地特产山楂干。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

走进共康村,屋舍俨然有序,院落洁净美观,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矗立在宽敞的道路两旁。村民索朗次仁告诉记者,共康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小孩在本村就能上幼儿园,村民生病了有卫生院,村里还有超市、茶馆、餐馆。“以前买东西要去县里,现在平时的生活用品不出村就能买到,这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挪了“穷窝”,还要斩断“穷根”。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当地党委、政府通过“群众互助+集体经济”的新路径,高质量推进共康村后续发展。在县、乡、村的扶持下,共康村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下设5个互助组,分别为生态养殖互助组、经果林种植与销售互助组、农畜产品加工与销售互助组、劳务输出互助组、农机推广互助组,把全村574个劳动力全部安排到各个互助组中,实现了人人有平台、有事做、有收入。

24

共康村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为村民输液治疗。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

25

共康村街巷一景。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

据共康村第一书记边巴次仁介绍,2017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7016元,贫困发生率降为零;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5647.57元增加至11039元,并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如今,共康村村民全部参加了医保,村民子女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农牧民子女在校补助的“三包”政策,全村在校大学生全面享受自治区大学生资助政策,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短短几年时间,依托党的好政策,共康村村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26

共康村全景。加查县共康村驻村工作队供图

别了,贫穷!华丽蜕变的共康村正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30日 10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