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要闻)20200101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北京老胡同里有了新生活 在城市更新中凝聚发展新动力

 

4

 

(点击上图观看新闻视频△)

央视网消息:胡同是北京最鲜明的特色之一,蕴藏着百姓生活的烟火气息,承载着千年古都的乡愁与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多次指示,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北京市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走向小康的路上,全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在前门草厂社区,“小院议事厅”里正讨论得火热。在这个社区公共事务议事平台,居民聚在一块讨论的都是群众自家门口的事。

2

73岁的朱茂锦在草厂四条胡同住了一辈子,这儿距天安门只有两公里。胡同里街坊邻居间亲切的问候、走街串巷的吆喝,这些老朱年轻时的记忆,曾经随着胡同的破败变得模糊。

不顺畅的胡同,被居民比作“肠梗阻”。其实对这样的老城区,北京一直不断在改造。2017年,前门东区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升级:46条胡同路面得以修整、院落外立面按传统手艺修复、公厕全部通水清洁、居家燃气改电环保又安全。

更让朱茂锦难忘的是,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来到他的家,和他们一家人一起包饺子、炸饹馇、聊家常。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北京市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拓宽老城保护整治新思路,近年来对前门、什刹海等十多个片区进行恢复性修建、疏解腾退,改善5万多户居民的住房条件。

3

青砖灰瓦、木槛朱门,胡同留下来传统味道,也引入新的活力。草厂四条胡同口的三里河公园,就融合水穿街巷的江南风格,亭台流水、花簇绿荫给老胡同增添了几分姿色。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北京市已完成22万多户民居的改造。老胡同里有了新生活,也在城市更新中凝聚发展新动力。一些符合条件的腾空院落变成民宿、长租公寓和文化创意园,吸引大批年轻人居住、创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