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一次火爆“出圈”背后的连锁反应

新华社兰州7月26日电(记者王朋、陶一萍、文静)“现在店里每天营业额超过1万元”“公司今年有关麻辣烫的产品销售额超过400万元”“企业宽粉的订单量增加了40%”“再有半个月辣椒收获,目前已经接到了湖南、广东等地的订单”……

火了近半年的天水麻辣烫,“后劲”依然不减。记者近日在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走访,商户、企业和群众讲述了天水麻辣烫“出圈”后带来的变化。

工作人员在天水市名优小吃城的一家店铺制作麻辣烫。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今年3月以来,甘谷辣椒作为天水麻辣烫的“灵魂”调味品,销售市场供不应求。在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侯家沟村,标准化生产基地里辣椒长势喜人,细长油亮的皱皮辣椒,挂着雨露,缀满植株。

“再有半个月,辣椒将迎来近两个月的采摘期。目前,基地已收到广东、湖南等地的订单。”基地负责人颉恭说,基地采用智能物联网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从目前辣椒长势来看,预计亩均产量4000斤,较普通大田增加1000斤左右。

在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侯家沟村的辣椒生产基地,工作人员直播销售辣椒。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甘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志鹏介绍,今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0.07万亩,较去年增加近一倍,其中1.63万亩辣椒采用标准化种植模式。

不只是甘谷辣椒,一碗麻辣烫还盛着马铃薯、花椒、高原夏菜等土特产。近年来,甘肃各地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产业延链、品牌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农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在天水市甘谷县安远镇大城村的一家农业科技企业,工人用电动石碾加工辣椒面。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特色产业升级创造新动能,营商环境改善激发新活力。

“从拿到有关行政许可审批,到生产线投入运营,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天水绿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戚卫红说,今年3月天水麻辣烫爆火后,他嗅到商机,投入了一条速食麻辣烫生产线,到3月底,产品就上市了。截至目前,公司销售了70多万份(包)麻辣烫相关的产品,销售额超400万元。

工作人员在甘肃天水市一家麻辣烫企业车间内包装产品。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记者从天水市市场监管局、天水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天水推行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将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日之内。目前全市有570多家麻辣烫经营主体,其中从事麻辣烫相关产业的企业达76家。

上个月,戚卫红又有了新的想法,还特意去了趟广西柳州,专门考察螺蛳粉生产加工企业,“我们想着攻克湿粉条保鲜技术,让天水麻辣烫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一碗麻辣烫,带动了众多上下游产业,当地已经形成了以麻辣烫为核心,辣椒、花椒种植和手擀粉、宽粉、调味品等加工为主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始于“寻味”,兴于“业旺”,成于“改革”。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天水市将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从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稳住产业发展好势头。

(  责任编辑:杨雨实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