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感受中国发展与“中国温度” 携手共创亚洲更美好未来——多国人士热议杭州亚运会圆满闭幕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历时16天,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新奇惊艳的科技、绿色智能的细节、别具匠心的创意都令参赛选手和观众目不暇接,而“心心相融”的瞬间一次又一次温暖人心。这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亚运会体现的中国发展和“中国温度”令赛场内外的人们印象深刻,亚洲人民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获得新的活力,“亚洲一家携手同行”的心声将长久激荡。

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

从开闭幕式上惊艳世人的数字点火、数控草坪,到绿茵场上能搬运铁饼的机器狗,再到亚运村内“问不倒”的智能机器人……杭州亚运会上,多个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技术扎堆亮相,令人目不暇接。

11.jpg

10月1日,在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铁饼决赛前,一名工作人员将铁饼放在用来搬运铁饼的机器狗上。(新华社记者江汉摄)

“整个杭州亚运会期间,我和同事们都在享受着便捷的智能技术应用。杭州的数字支付、场馆和亚运村周边的智慧设备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高效便捷。”日本体育记者浦正弘说。

叙利亚体育记者巴塞姆·巴德兰说,闭幕式上通过舞台灯效展现的荷叶极富现代科技感,他对此印象非常深刻。

杭州亚运会让韩国韩中友好联合总会会长禹守根印象最深的,是智能、绿色的办赛理念。“开闭幕式上均出现的‘数字火炬人’,通过高新技术带给观众无尽想象,展现杭州亚运会的创意;场馆设施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等细节,充分体现中国打造碳中和亚运会的努力,向世人表明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禹守根说。

12.jpg

10月8日,数字火炬人“弄潮儿”准备熄灭主火炬。当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新华社记者贾浩成摄)

从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及其实践中,巴基斯坦欧亚世纪研究所所长伊尔凡·沙赫扎德·塔卡尔维感受到中国在绿色发展、绿色科技领域的持续进步。“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在促进中国发展进步,也可以帮助其他国家一起进步。通过这届精彩的亚运会,这些理念被成功传递给参赛人士,并将继续传递给全世界。”

“中国温度”拥抱亚洲

“中国温度”,是这场体育盛宴在竞技之外给世人留下的美好回忆。一个个“心心相融”的瞬间带来持久感动:与病魔抗争的日本游泳运动员池江璃花子没有向命运认输,令与她同场竞技的中国运动员张雨霏感动落泪;在垒球赛场上,现场观众和工作人员一起为运动员庆祝生日;越南游泳运动员在参赛选手和观众们“陪伴”下,游完最后100米……

“当中国观众为其他国家运动员、特别是印尼运动员鼓掌欢呼时,我感觉自己的心都融化了。”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记者阿迪蒂亚说,杭州亚运会是他参加过的国际性赛事中最棒的,中国人民展现的热情好客最令人难忘,“中国观众从不吝惜他们的掌声和欢呼声”。

13.jpg

10月8日,观众在闭幕式上。当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遇到的每个人都会热情打招呼、展现真心笑容。”这是杭州亚运会留给日本代表团团长尾县贡的温暖记忆。下一届亚运会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尾县贡说,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热情而周到的服务值得名古屋亚运会借鉴和学习。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巴基斯坦运动员和体育官员难掩此次参赛的兴奋和喜悦,纷纷表示杭州亚运会是他们参加过的最难忘体育赛事之一。塔卡尔维表示,对巴基斯坦运动员和官员而言,他们在中国受到的热烈、真诚欢迎与支持特别值得铭记。

缅甸藤球协会主席耶温图丁说,杭州亚运会的开放包容、杭州市民的热情让人印象深刻。

携手创造亚洲更加美好明天

杭州亚运会,是“心心相融”的友谊平台,道出“亚洲一家携手同行”的心声,传递出携手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告别杭州,人们期待共同创造亚洲更加美好的明天。

“杭州亚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贡献值得称赞。”塔卡尔维说,本届亚运会展现了亚洲人民携手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传递出的信息是:亚洲人民应相互学习、加强联系,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团结繁荣的亚洲。

“场上奋勇争先,场下相处融洽。”沙特阿拉伯国际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说,杭州亚运会充分体现亚洲团结合作、交流互鉴、共促繁荣以及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和愿望。

14.jpg

10月8日,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当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韩国首尔传媒大学院大学客座教授权起植表示,杭州亚运会体现了亚洲团结合作、包容互助的精神。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中国成功举办本届亚运会,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

柬埔寨首相顾问包索表示,本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有力促进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事业的发展和区域合作,将增进亚洲人民的团结,也必将为促进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刘学、汤洁峰、常天童、何梦舒)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