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新农人播撒田野新希望

6月初的皖北大地上,风吹麦浪,一片金黄,一幅丰收画卷正徐徐铺展。

刚下过几场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徐淙祥来到田间,查看小麦长势。“虽然遇到雨水灾害,但影响不大,因为我们的小麦品种优良,科技含量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徐淙祥说。

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徐淙祥在农业机械化和高效施肥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今天马上就要收割,农机手已经在路上了,这1230亩麦子,3天就能收割完”。

当地人都知道这样一句顺口溜,“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劳模徐淙祥。多收多打又多卖,每亩增收几百块”。在张槐村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徐淙祥屡屡创下小麦、玉米等安徽单产纪录;领衔或参加研制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法宝”。

在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许许多多像徐淙祥一样的新农人,用勤劳和智慧,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挥洒汗水。

青青的秧苗,不是长在稻田里,而是住进了宽敞明亮、高大气派的“小洋楼”,还上上下下坐起了“电梯”,轮流享受阳光雨露滋润……在六安市金安木南产业园智能工厂化育秧中心,现代农业科技的神奇“魔法”让人赞叹连连。

过去,育秧靠人工,流程繁琐不说,还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现在,用立体水肥药一体化循环运动式育秧方法,不仅占地少、效率高,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金安木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科技园负责人高宗奇算了一笔账:每年春季开始育秧,含少量双季稻育秧苗可循环达七八次,年产近60万苗盘,总育秧量可用于机插苗面积3万多亩;水稻季节过后,还可培育食用菌和规模化蔬菜育苗等,提高利用率,年产值达1600万元。

正是无数像徐淙祥、高宗奇这样用“头脑”种田的新农人,赋予了这片希望的田野更多生机与活力,带动更多老乡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大道。

山路蜿蜒,通向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桃花仙谷。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山岗。狮子岗乡投入1.2亿元,在重点区域修建产业路,完善旅游公厕等各项配套设施,实施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户发展桃产业,红桃种植面积超过2.6万亩,鲜桃年产量达3.2万吨,户均增收2万多元。

如今,这里花果飘香,游客络绎不绝。“新华大红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桃花仙谷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旅游点。从桃酒、桃胶、桃木制品,到桃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果品大赛、桃花节……产业链的不断延长,让村民品尝到了共同富裕的甘甜滋味。

看到如今农村有了奔头,徐淙祥的孩子们都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土地。孙子徐旭东大学毕业后,返乡从事种子和农业科技研究,在田间摸爬滚打5年,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带头人。

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居全国第4位,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万亿元——安徽这个江淮大粮仓,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上步伐矫健。 (经济日报记者 杜 铭 梁 睿 原 洋 仇莉娜)

(  作者:杜 铭 梁 睿 原 洋 仇莉  )

(  责任编辑:张静怡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