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进未摘帽深度贫困县】 晴隆:小花椒,绿了荒山,鼓了腰包

微信截图_20200909212831.png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把土窝扒开,露出根来,撒上一圈肥料,这样吸收得好……”炎炎午后,郑登南一手拎着塑料袋,一手拿着截了一半的矿泉水瓶,不停地穿梭在花椒基地,进行施肥作业。

56岁的郑登南是贵州晴隆茶马镇青山村人,当地石漠化严重,“平地包谷林,山上石旮深;一家两亩地,吃穿都愁人”是其真实写照。为了生计,他烧过砖,扛过包,在外漂了30年,每月15元的工资拿过,1800元的也挣过。前些年,他不得已返回了老家,“漂不动了,高架都爬不了,没人要咯!”

d4628535e5dde7114a9d296fb7b88e1c9c1661be.jpeg

由于村里没有产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脱贫攻坚后劲不足。“许多农户零星种植花椒,没形成规模,加之花椒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土保持,能让石漠荒山披绿,一举多得。”茶马镇党委书记田志敬认为,选择农户熟悉的花椒做文章会顺畅些,没成想还是遇到了阻力,“本就没几亩地,种粮食都不够吃,改种花椒,难道要喝西北风?部分农户根本想不通。”

反复考虑,田志敬选择了石漠化更严重的青山村,到村里开院坝会、群众会,做村民工作。“后来发现给村民算账很有效,种包谷一亩地顶多挣300元,但流转土地种花椒,一分不投,仅凭流转费、务工费、分红就有近2000元……”   

b999a9014c086e06374ba980105f3bf308d1cbfc.jpeg

为了让农户有信心,当地政府跟企业合作,在邻村挑了部分撂荒山地做试验。“去年元月份到他们的试验基地务工,前后干了5天。”由于不知道是否靠谱,工资能否按时发放,郑登南没定下心做,“谁知道2月初就拿到了400块的工资,太后悔了,当时应该每天都去做。”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钱,村民们总算有了转变。“仅青山这个村,从动员到管理、培训,前后开了不下20次会,总算没白忙活。”田志敬透露,青山村的花椒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1000亩,逐渐增加到了2900亩,“过去整个山坡都是成片的灰色石头,现在全是成片的绿色,生态价值出来了。”

“人老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还愁日子过不好?”郑登南最早流转了2亩地种花椒,正计划继续流转,让家里的荒地再次利用起来。

如今,整个茶马镇已种植1.8万亩花椒,同时林下套种黄豆、南瓜,覆盖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有效解决了青山村弱劳动力务工增收难题,成了农户们的摇钱树。

(  责任编辑:高超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