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专利申请量提升彰显中国创新活力(专家解读)

■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丁明磊

3月18日,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新芜经济开发区,芜湖裕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生产线上作业。该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体系于一体的专业食品包装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30余项专利及知识产权。肖本祥摄(人民图片)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欧洲专利局(EPO)最新公布的2022年欧洲专利申请报告称,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达到19041件,位居全球第四。在公司申请欧洲专利的排行榜上,中国企业也非常引人注目。2022年最大的申请者仍是中国公司华为。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7万件,自2019年以来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在创新产出方面,中国的本国人专利申请量、本国人实用新型申请量、劳动力产值增长、本国人商标申请量、创意产品出口等细分指标排名第一。这展示出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进步,也凸显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屡创新高,体现出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呈现良好的正向关系,创新投入转化为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产出。WIPO总干事邓鸿森曾表示,中国人民不仅善于获得专利,而且善于将专利应用到市场上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便利。2012年至2021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超过500万人年,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成绩既离不开创新主体的不懈创新活力和科研投入,也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政策和环境的支持,背后是中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加强、文化环境持续改善。

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屡创新高,对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意义重大。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道路。中国不仅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中国成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坚定维护者、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建设者,将知识产权助力脱贫攻坚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结合,支持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未来,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继续同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为全球知识产权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企业华为连续第二年成为在欧洲专利局申请最多的企业,这不是孤立的个案。应当看到,一方面,建立在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基础上的数字时代创新浪潮即将在各个领域深入推进,全球科技创新活动和研发投入呈现持续增长势头。近些年,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云计算、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领域均取得了巨大进步,走在世界前列。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领军企业持续成长,并且在新一代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创新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加显著。中国将知识产权作为夯实产业技术基础的重要发力点,加强产业技术攻关与知识产权协同联动,促进关键领域高质量知识产权供给,引导行业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与管理水平,优化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进一步推动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交流合作。中国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等方面采取了更多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同时,中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新产品新技术迭代创新提供应用场景,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过3/4,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达到了50万家,一大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快速成长,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中国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中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将其作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民法典确立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大法律原则。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完成新一轮修改,建立了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在一系列利好因素支持下,相信未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及保护体系将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成效将更加显著,公共服务供给将更加丰富便捷,人文社会环境将更加优化,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4月10日 第 10 版)

(  责任编辑:卢芳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