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 环境保护在行动 > 正文

重庆北碚:山水林湖融为一体 还原“巴山夜雨”情怀

随着冬季来临,各个景区出游的行人略有减少。但北碚黛湖凭借美如诗画的颜值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仍吸引了大批游客流连忘返,欣赏着青山绿水的美景。

image.png

近日,记者从北碚获悉,黛湖景区将整合黛湖沿线水系、山林与动植物资源,通过恢复湿地水文和生物多样性,增加湿地植被覆盖面积,打造成集“山水林湖”为一体的生态亲水公园。

拆违“减负”黛湖颜值变靓

黛湖三面环山,湖周青山叠翠,花木繁茂,风景极佳。同时,黛湖里生长着130多种藻类,被称为“藻类基因库”。

image.png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围绕黛湖建起了不少乡村酒店,多年来酒店规模逐步扩大,对黛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2018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整改工作。截至2019年5月,黛湖周围包括云登酒店、金湖湾度假村、大罕宫酒店等建筑全部被顺利拆除,累计拆除1.62万平方米。

在全面拆除违建的同时,北碚还对拆除区域实施了覆土复绿。2019年6月,北碚缙云山综合提升项目集中开工,黛湖生态修复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image.png

据了解,黛湖生态修复工程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依托缙云山卓越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整合沿线水系、山林与动植物资源,恢复湿地水文和生物多样性,并建设滨水栈道及人行步道,打造了高效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

山水林湖还原“巴山夜雨”情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用简单几字便描写出巴山渝水之美。

在缙云山综合提升工程中,“巴山夜雨”的独特韵味也将得以重现。

据了解,为了美化黛湖周边环境,北碚特意修建了沿湖步道、生态展览馆、生态厕所等,步道两旁栽上了红叶李、红枫、紫薇。在树种的选择上,北碚特别注意突出缙云山本土植物,种下枫杨、木槿、蒲苇等植物132种,市民们可以“春观花、夏纳凉、秋赏叶、冬辨形”。

image.png

如今的黛湖清亮明净,湖面碧波荡漾,湖底绿藻参差,周围绿树成荫。完美地将山、水、林、湖融为一体,不但提升了游客与自然的亲近感,也极大地方便了前来游玩的市民。

image.png

记者还了解到,未来,依托黛湖水系北端的溪水、山林、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北碚将打造面积达46300平方米的雨鸣涧水系景观提升工程。该工程以康养步道为主线,沿途打造巴山夜雨、野径闻雨等8个核心景点,还原“巴山夜雨”的雨趣情怀。

徒步古道体验“巴山渝水”风情

除了黛湖,“张飞古道”也是北碚另一个热门“打卡”景点。据了解,这条长约3公里古老石板路,相传是三国时期张飞的行军古道,如今已成为重庆主城最美的健身步道之一。

image.png

据介绍,张飞古道原来起点为北碚水土镇,沿江岸至上游的白羊背,最后到合川盐井镇,曾是重庆主城到合川的必经之路,还因嘉陵煤矿、码头等繁荣一时。之后随着居民的迁离,张飞古道沿线如今基本恢复了原生态的面貌。

image.png

去年4月以来,随着“双晒”活动的火热进行,张飞古道声名鹊起,从一条隐藏于丛林峡谷间少有人涉足的小径,成为热门景点,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观光者。

image.png

北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碚以“保护历史、串联游线、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张飞古道进行了修复,包括近5000米的“张飞古道”的石板修复、景观桥改造、温塘峡微景、金峡台观景平台等。作为金刚碑温塘聚落的一部分,北碚还将推动张飞古道与金刚碑联动发展,加快周边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让游客体验到最地道的“巴山渝水”风情。

(  作者:蒋艳  )

(  责任编辑:王怡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