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 环境保护在行动 > 正文

綦江 一个养鸡场的绿色“蜕变”

2.jpg

 鸡粪环保处理设备。

家住嘉多喜蛋鸡养殖股份合作社养鸡场旁,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塘湾社的村民们曾经苦不堪言。

“鸡屎到处堆、污水乱流,又脏又臭……”对于养鸡场周边环境的“脏乱差”,69岁的霍春秀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对养鸡场那是恨之入骨哦。”

如今,乱流的污水不见了,中华村的空气里也很难再闻到鸡粪的臭味。说起养鸡场,村民们更是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处理鸡粪,成了养鸡场的一道难题

故事,要从2010年说起。

这一年,鸡蛋市场行情看涨,瞅准了机会的刘仕雄开始投资修建养鸡场,购置了4层叠养鸡笼,蛋鸡最大存栏量能达20万只,也是綦江当时最大的蛋鸡养殖场。

只是,虽然2011年就修好了养鸡场,但受禽流感和灾害天气影响,刘仕雄的养鸡场真正开始产生效益,却是在2014年。

“存栏量20万只蛋鸡,年产鸡蛋超过340万公斤。”养鸡场给刘仕雄带来良好收益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块“心病”。

20万只蛋鸡,每天产生的鸡粪多达12吨。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鸡粪,成了养鸡场面临的一道难题。

“利用传统方法对鸡粪进行发酵处理,正常情况下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一个周期下来就会累积100多吨鸡粪。”堆成山丘的鸡粪,不仅恶臭难闻,产生的污水也时常流入外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对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这些鸡粪,让村民怨声载道的同时,也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刘仕雄心头,“想了很多办法,也想把鸡粪当作肥料直接埋到土里等。”

“把未经处理的鸡粪直接埋在土里,当达到合适的温度湿度时,鸡粪就会发酵,发酵产生的热量会烧苗、烂根、黑根、黄叶、黄化,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綦江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翁昌龙介绍,鸡粪的pH值约在4左右,属于极酸性,会酸化土壤,致使植物茎基部和根部组织遭受化学创伤和严重破坏。

人见人厌的鸡粪,如今成了抢手货

那么,如何才能妥善处理鸡粪呢?

2016年年底,在翁昌龙的建议下,刘仕雄远赴北方某大型养鸡场参观学习。

2017年年初,学习归来的刘仕雄购买了两台“蛟龙号”自动清粪设备装置,同时引进了自动喂料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集蛋系统等设备。

“自动清粪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鸡粪从鸡舍进入暂储池后通过输送带或人工上料的方式,转至自动清粪设备。”刘仕雄介绍,在鸡粪收拢堆积后,根据鸡粪多少加入米糠、稻壳等辅料,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经过多次发酵、高温杀菌等处理,将鸡粪转化为有机肥。

与时长达10天的传统鸡粪自然发酵周期相比,利用自动清粪设备处理鸡粪的时间大为缩短,仅需36小时左右。

目前,嘉多喜蛋鸡养殖股份合作社日产有机肥6吨,每年有机肥产量超过2000吨。

曾经人见人厌的鸡粪,如今却成了抢手货,刘仕雄的“心病”也早已不药而愈,“销售有机肥每年就能收入100多万元,还供不应求。”

鸡粪变成有机肥,也惠及了养鸡场周边的村民。

“有了有机肥,我们种地就不愁肥料了。”霍春秀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哪家哪户需要有机肥,给刘仕雄说一声,养鸡场的工作人员就会免费送上门,“他们还经常给我们这些老年人送鸡蛋,都不收钱。”

种养结合,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助力农民增收。”翁昌龙介绍,自从鸡粪得到妥善处置后,中华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曾经怨声载道的村民也改变了对养鸡场的看法。

如今,嘉多喜蛋鸡养殖股份合作社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养殖业与生态环保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了机械化养殖与蛋鸡粪污发酵无害化处理,实现了企业发展、群众受益、生态改善的多赢。

刘仕雄介绍,嘉多喜蛋鸡养殖股份合作社还建设了规范的沼气池、沼液池以及沼液还田利用设备,在供给自建的十余亩果园施肥的同时,还为周边5个种植基地约2000亩果蔬粮基地提供优质有机肥。

“我们自己的果园按不同季节出产多种当季水果,每年也能产生不少收益。”刘仕雄介绍,科学处理鸡粪,实现循环利用能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翁昌龙介绍,近年来,綦江区深入推广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农、牧综合循环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将养殖场粪污加工实现综合利用,推广“畜牧养殖业+沼气+优质有机肥+绿色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责任编辑:罗爽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