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 环境保护在行动 > 正文

38°C下的坚守 为了山城“气质”更佳、“颜值”更靓

入秋以来,重庆高温天气持续多日。酷暑下的山城,热浪滚滚。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行走在重庆的山山水水和大街小巷间,或翻山越岭或跋山涉水,走访企业、监测采样、收集环境数据,只为给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让山城“气质”更佳、“颜值”更靓。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上午十点,室外温度38°C,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的工作人员潘明红(左二)正和同事李雪飞(右一)一起巡查,和他们一起的还有区县、街镇的工作人员。“我们这次主要联合核查部里下发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看看这些地方是否存在采石场、工矿用地、能源设施、交通设施、旅游设施和养殖场等违法违规人类活动。如果发现问题,会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潘明红说。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我们平时还要对区县自查时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开展实地检查,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还要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查,所以,经常都需要在外面跑。有时候,一天下来要跑六七百公里。”李雪飞说。虽然才走了半个小时,但是李雪飞后背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在北碚区蔡家工业园区内,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人员向航(左)和邓礼宾(右),正准备对一家企业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他们一步一小心地将仪器设备搬上屋顶,熟练地采样监测。“此前企业已经完成了在线监控安装,但是现场安装情况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目前是最佳现场监察时机。因为上半年雨水天气太多,冬天也不适合高空作业整改。”向航(左)说。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顶着烈日和热浪,爬上屋顶,查看仪器监控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数据,检查企业的大气污染设施是否安装到位……做完这一切,一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屋顶没有任何遮挡物,一直被正午的太阳‘烤’着。测一会儿就得喝一瓶水,每天要喝很多瓶,却很少上厕所。”邓礼宾(右)说。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在长寿区花溪河,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杨兵正顺着岸边的陡坡往河边走,他们需要对这里的河水进行水质监测,在这之前,他要先完成水质采样。“这坡都不算啥,最难的时候是快90度的河边还没得路,完全要拉着绳子才能走。”杨兵说。新华网发(滕华 摄)陈雨 文

采样完成后,杨兵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水装在采样瓶里。这样的采样,一次需要近20分钟,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他往往需要进行多次采样,之后将样本带回单位进行比样监测。新华网发(滕华 摄)陈雨 文

虽然每次采样时间不长,但是这样一站一站地奔波,一圈走下来,他的脸上汗水直流,衣服更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水质监测工作非常重要,监测数据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容不得一丝马虎。”杨兵说。新华网发(滕华 摄)陈雨 文

在重庆市北碚区童家溪镇的一家医疗废物处理公司内,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和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正忙着对这家企业的疫情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检查。“我们主要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以及废水废气等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情况。”工作人员杨水文说。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工作人员龙明梅介绍,疫情期间,针对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疫情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平均每周三次进行检查,遇见特殊情况则每天进行检查。“平时还要去检查定点隔离点及医院,看他们是按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车间平均四十二三度,按工作流程进车间必须穿防护服,检查一次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每次检查衣服基本会湿一大片。”杨文水说。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在南岸区茶园玉马路,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使用汽车排放气体测度仪,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抽查。“平均每天需要检测160多辆,主要对碳氢、一氧化碳两个指标进行测量。”检测员张申说,排气检测探针检测需要1分钟左右,因为尾气的高温,导致探针温度上升非常高,一不留神经常把手上的皮烫掉,“因此,不管气温多高,我们都必须戴手套。”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如果检查过程遇到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他们需要向驾驶员出具警告书,并告知他们整改时间和具体内容。在炙热天气与汽车尾气的双重“烤”验,他们的马甲上很快挂满了一层白色的盐霜。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趁着检查的间隙,他们需要及时给自己补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如果自己休息,就意味着其他同事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张申说,这么热的天气,同事们都非常辛苦,大家也会相互体谅,相互鼓励,不管多热多累,坚持共同完成任务。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陈雨 文

(  作者:陈雨  )

(  责任编辑:彭佳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