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 环境保护在行动 > 正文

重庆社科院专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确保长江上游生态安全

近期,重庆社科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彭国川研究员在“智汇两江”学术圆桌会上作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重庆社会科学院网对彭国川就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专访。

20200806141904269001

生态安全与生态屏障建设

重庆社会科学院网:生态屏障是什么?为什么要筑牢生态屏障?近年来国家在生态屏障建设方面作出了哪些重大部署?

彭国川:“生态屏障”具有地域和功能双重涵义,指位于特定过渡性区域,以山水林田湖草为基本构成要素,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多重交织,且能够维持生态—经济—社会之间平衡,保障区域内外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复合生态系统。从概念内涵看,生态屏障具有明确的空间区位、是复合的生态系统、具有明确的防护对象、特定的生态功能、特定的建设内容等;从基本属性看,生态屏障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整体性、建设的多目标性、建设的成本性、建设的长期性等基本特征。

生态屏障建设随着生态安全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加强。国外对生态安全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生态安全问题的提出源于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导致的人为环境灾难。1999年,俄罗斯成立“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生态安全委员会”;美国在1999年成立了“美国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委员会”,2013年5月成立了“美国总统能源战略与生态安全委员会”。我国在2000年出台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提出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概念,强调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陆地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构建“两屏三带一区多点”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至此我国形成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东北森林带、南方丘陵山地带、近岸近海生态区等集中连片区域和其它点块状分布的重要生态区域,构建“两屏三带一区多点”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格局。2014年4月,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次会议将生态安全正式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生态安全成为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强调要系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2019年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被列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针对生态屏障部署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了生态屏障的概念,并强调要建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提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重庆并强调“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秦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重点是保护好多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涵养三江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尤其是对三江源“中华水塔”的保护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陕西位于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重点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天然植被保护;重庆位于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是长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重点区域,三峡水库是我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关乎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维系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其重点是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维护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

对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基本认识

重庆社会科学院网: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有何重大意义?如何认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彭国川:重庆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问题敏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生态地位重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政治担当,发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作用的上游责任,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重庆处于长江重点生态区,该区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所在区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要为长江上游地区乃至长江流域提供生态服务,确保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水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安全。具体包括水质净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基本生态功能。从空间格局看,重庆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脉络,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及其支流三大水系生态涵养带和大巴山、武陵山、华蓥山、大娄山四大山系生态屏障为骨架,以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为支撑,以生态廊道、绿色廊道、城市绿地为补充,形成“三带四屏”的多层次、网格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根据重庆市域内不同区域生态区位关键性、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本底差异性、生态屏障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可划分为重要生态功能区、农产品提供功能区和人居保障功能区,其中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四大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部分区域,即大娄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和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主要思路

重庆社会科学院网:重庆筑牢生态屏障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彭国川: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重庆市委、市政府系统谋划、全面落实、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肩负起保护好三峡库区一汪碧水以及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大历史责任。积极探索全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出台重要政策文件,围绕净化水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提升推进了重大建设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扎实有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在体制机制方面,初步建立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生态屏障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生态屏障建设监管机制、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等体制机制。

虽然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生态保护修复还存在短板,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还很突出,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还需提质增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自然保护地遗留问题较多。二是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土壤污染管理和修复任务艰巨、环境污染风险防范存在薄弱环节;三是筑牢生态屏障的用地保障、资金保障等相关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屏障建设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重庆社会科学院网:下一步重庆筑牢生态屏障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彭国川:在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中,一是要注重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特别是要注重长江上游流域的系统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加强重庆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在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共建共治。流域治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关键。要以水为脉推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以流域水环境容量为最大刚性约束确定生态管控目标;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建立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二是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路径,培育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生态农业、生物制药等生态产业;要推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建成美好生态家园。三是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和法规政策体系。四是要加强生态屏障建设的土地、资金和组织保障。特别是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保障区县生态屏障建设的基本财力。要引导多元参与,保障资金投入,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林票等交易方式,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制度改革试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