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央媒关注 > 正文

1092.8万吨粮食是咋种出来的?——山城重庆“巴掌田”里的“稳粮经”

新华社重庆2月16日电题:1092.8万吨粮食是咋种出来的?——山城重庆“巴掌田”里的“稳粮经”

新华社记者李松

去年重庆粮食迎来丰收,产量达到1092.8万吨,创近13年来的新高。面对土地细碎、劳力短缺等种粮不利条件,重庆在压实地方种粮责任、推动撂荒地复耕之外,还选择持续改善地力,让“粮田变良田”;向“品牌主粮”要效益,让好粮卖出好价钱,农民种粮更有积极性……山城重庆有着一套因地制宜的“稳粮经”。

山地丘陵占比九成多,不少农地是“鸡窝地”“巴掌田”,这是地处西部的重庆在粮食生产上遇到的一大瓶颈。“让粮田变良田,稳粮才有底气。”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处处长莫建兵介绍,不仅实施地块周边的沟渠路配套,重庆还对部分粮田地块实施“小并大”“弯变直”“坡改缓”,土地不再高低不平、零碎分散,大幅改善了耕作条件。

从2018年以来,重庆累计新建设高标准农田超过510万亩,不少粮田实现了“宜机宜耕、能排能灌、稳产高产”。

“巴掌田”变成“整片田”,让种粮成了效益更高的产业。在梁平区星桥镇两路村,2700多亩粮田去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变成了适宜农机下地、高效作业的高产田,吸引了不少大户竞标种植。

“现在种粮可不是靠人力去堆,肩挑背磨下苦力气的日子成了过去时。”种粮大户邓中在两路村流转了上千亩稻田。“我敢流转这么大面积,就是因为农田经过整治,不像过去三五分一块田,而成了平均5亩以上的大田,可以全程机械化,降本效果明显。”邓中算清收入成本账,种田“钱”景可期。

重庆还在努力让好粮卖出好价钱。“普通稻谷1斤卖1.4元左右,而我们的优质稻1斤售价起码7元以上,还供不应求。”武陵山深处的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支部书记陶涛告诉记者,因为种粮效益好,何家岩村去年又新增近2000亩水稻田种植面积。

2021年10月3日,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村民在晾晒水稻。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过去种粮被山里人看成是‘赔本生意’,一家一户小打小闹不成规模,种一亩水稻还要倒亏100多元。”陶涛说,为了提高粮食种植效益,乡里帮着农户“抱团取暖”,组建了花田稻米合作社,统一稻种供应,规范种植流程,开拓销售渠道,力争用高品质稻米抢占市场。

“如今村里的水稻田,‘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有机肥。”陶涛说,靠着有机种植和品牌推广,花田稻米已是酉阳县出名的“品牌主粮”,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好山好水种出好粮,花田稻米、金佛山贡米、江津富硒大米、渝东南糯玉米等一批优质主粮顺势成长。”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袁德胜介绍,近年来,重庆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稻米、玉米为重点发展“品牌主粮”,通过绿色、科学种植,推广良种、良技、良法,走品质化新路,让种粮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吸引力,重庆还积极推广复合种养,通过稻油轮作、稻经轮作、稻禽协同、稻鱼共生等“水稻+”“玉米+”高效产业,间种、套种、轮作农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产值。

早春时节,重庆涪陵区70多万亩青菜头又到收获季。今年涪陵区江北街道邓家村农民陈冬种的青菜头有10多亩,每亩利润有1000多元。正在地里忙活的陈冬笑着说:“我是‘一地两吃’,去年8月份地里收了玉米后,10月份就开始种青菜头,种粮种菜两不耽误,种地效益能倍增。”


(  责任编辑:卢芳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