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推荐 > 幻灯片 > 正文

大学生回乡当“农创客” 百亩精品果园年收入过百万 带动就业30余人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高超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成为“农创客”,32岁的蒋坤就是其中一人。7年前,他回到家乡潼南玉溪镇青石村从零开始,办起了农业采摘。他的精品果园四季结果:春末枇杷可口,盛夏葡萄诱人,金秋柠檬飘香,隆冬沃柑甜美,旺季时每天都可迎来上百人入园休闲采摘。

图片1.png

 回乡创业打造百亩采摘精品果园

2011年,蒋坤从西南大学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第一份工作在四川省安岳县姚市柠檬种植基地,他从基地管理、栽培技术、市场营销等做起,帮助公司建立柠檬产业的同时,自己也积累了丰富的柠檬种植经验、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经验。

有一次,蒋坤放假回到老家,发现这里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良田沃土无人管理,农产品的创新力不足。结合自身的发展和规划,2013年夏季,他决定到家乡潼南玉溪镇青石村自主创业,成为一名“农创客”。在当地的支持下,流转土地140亩。经过规划、整地,2015年春天,蒋坤在承包地上栽种了20亩大五星枇杷、30亩葡萄、65亩柠檬、20亩沃柑,还建有5亩果树苗圃。

图片2.jpg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创业的艰辛比想象中难太多。“以精品葡萄为例,香甜可口而且颗粒饱满非常好看,背后都是有技术和工艺的。”蒋坤说,反观之前自己果园的葡萄,“卖相”就非常不好,经过技术咨询他才掌握“诀窍”——要抓住开花之后那一周黄金时间对葡萄进行修整,长出来的果实才动人。

在创业这几年,蒋坤遇到的困难还不止于此:果园投资,理想亩产5000斤,现实亩产2500斤;理想价格2元/斤,实际销售均价4角/斤……“果树还在幼树期,需要两年才能结果,果子快成熟了,还要筹措资金买农资、付工资。”创业至今,艰难和挫折始终陪伴着他和果园的成长。这些困难,同时让他深刻意识到创业的艰辛和背后的不易。

值得庆幸的是,一路走来蒋坤并没有放弃。一方面,他积极总结经验,同时还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多次外出学习,掌握水果采摘的细节;此外,蒋坤还参加了潼南区人社局举办的SIYB创业培训班,对趋避风险、打开销售渠道有了更多认识。 

图片3.png

理念创新获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奖

近年来,随着都市农业发展壮大,不少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他们同时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如今,这些“农创客”们已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政策、新技术落实的“领头雁”。

在七年的发展中,蒋坤建立苗圃基地,收集世界各地果树新品种12种,引进科研单位合作,进行繁育试验,打造果树品种基因库。他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立足向重庆城区消费群体推介“潼南绿”经营理念,着力打造农业精品园、采摘园和科教基地。

在搞好果园基地生产的同时,他还建立了完整的基地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实行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果品兼具高品质和安全性。

去年,蒋坤带着“甸彤源水果乐园”创业项目,参加了人社局主办的“渝创渝新 赋能潼南”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在这个创业项目中,蒋坤设计了一套农耕体验课程,同时结合水果采摘,让游客体验农耕乐趣,学习农耕知识,感受农耕文化。他的创业项目获得了现场创业导师们的认可。最终获得二等奖及2万元奖金。

图片4.png

收益超百万带动当地就业30余人

从农家乐到特色民宿、文化体验,新业态不断涌现,如今乡村旅游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随着果园管理的程序化,蒋坤的果园经济效益也慢慢提高。据了解,目前果园年收入超过百万,带动就业30余人,其中贫困户8人,平均每人务工年收入4000余元,带动两户当地老百姓发展种植产业140余亩。

蒋坤透露,目前在做好精品采摘果园的同时,他的果园已经从采摘示范园转型成为种植技术示范园。他也积极带动其他农业创业者,为他们提供技术及销售服务。“目前我的重点业务转向农业服务方面,包括农业技术服务、农业劳务服务、农业项目咨询、农产品出口贸易许可代理等。”

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返乡创业,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生机,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他们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扛起了更大的责任。在经营理念上,他们线上线下互动,将乡村旅游和农业采摘相结合,让乡村旅游从乡村观光转向乡村生活、从简单化转向特色化、精品化,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锦上添花”,同时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动力。

(  责任编辑:高超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