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7月7日,是七夕节,作为传统节日之一,在全国各地有“乞巧节”“七月七”“女儿节”等多个名称。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这天,情侣互赠礼物、互表心意,但实际上在古代,七夕的传统习俗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关系并不大。来看看古代的七夕习俗有哪些?
穿针乞巧
七夕之夜,女子拿着五彩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着月光将丝线穿入针孔中,将丝线快速全部穿入者称为“得巧”。
观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吃巧果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