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父爱亲情的诗意表达:评情景剧《街角的电话亭》

近期,由垫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垫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推送的情景剧《街角的电话亭》荣获第八届重庆市戏剧曲艺大赛决赛(戏剧类)一等奖。剧中,父爱亲情的主题、三场矛盾冲突、简洁的舞台设计给每一位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充分展示了近年来重庆戏剧创作演出的新成果。

一、父爱亲情的主题

父女关系是重要的家庭关系之一。《爸爸是座山》的作者梅格·米克曾说:父亲比其他任何人对奠定女儿的人生轨迹都重要得多,是女儿一生中真正的“靠山”。一个好父亲,不仅是女儿成长中的靠山,还会影响女儿一生的幸福之路。

《街角的电话亭》是一部有着鲜明特点的,反映父爱亲情和回归家庭为主题的情景剧。该剧主要讲述一对父女之间相互守望的温情故事,以独特的方式传递“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孝道理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剧共有三幕,十二分钟,人物简单,只有父女二人。剧中,慈爱的普通父亲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感人至深,令人动容。群星奖获得者,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王布伟(评委)点评时说:“全国写三幕戏的很多,《街角的电话亭》那种诗情画意的表达很有个性。”

为展现高洁父女关系中矛盾又温情的两面,《街角的电话亭》选取的故事具有生活性和典型性。剧中,父女因高考志愿产生矛盾。女儿高洁离家出走,从此对父亲产生怨恨。故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洁与父亲之间看似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实际上她对父亲一直怀有深厚的依恋之情。剧中的父女关系既有传统父权的影响,也有现代的沟通。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使得剧中的父亲形象更加立体,饱含诗情画意。

在情景剧主题的选择上,《街角的电话亭》主打“亲情牌”。剧中的父亲是一个充满着爱的不善表达者,这也是中国家庭问题反映的缩影。时代在变,但父亲的“背影”永不改变,该剧也为广大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且复杂的父爱与家庭关系,进而与观众产生共鸣。

二、一个场景,三场矛盾

在《街角的电话亭》故事情节的设计上,编剧颇具匠心,营造了“一个场景,三场矛盾”。故事自始至终围绕着“街角的电话亭”这一场景展开。在女儿高洁成长的三个重要阶段,设计了她与父亲的三场矛盾,而这三场矛盾则跨越了父亲的一生。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故事的开头,满怀理想的高洁希望能去大城市读书。父亲却私自篡改了女儿的高考志愿。父亲的这一决定让高洁愤怒并离家出走。高洁对未来的憧憬被父亲亲手击碎,这是高洁与父亲之间的第一个矛盾点:他们对人生的规划有着不同的看法,女儿认为大城市机会多,能更加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父亲则主张留在西南老家,过安稳的生活。两人的观点都有道理,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时间流逝,步入中年的高洁迎来了她与父亲之间第二个矛盾点:高洁离家二十年的,当她再次与父亲在电话亭相遇时,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已经不认识高洁。在电话亭等待女儿的电话则成为父亲最重要的日常生活。遗憾的是,尽管多年在外打拼的高洁有苦难言,但年迈的父亲却无法倾听。

情景剧中第三幕,高洁已步入老年。此时,父亲已去世多年。当她一个人独自坐在街角的电话亭前思念着曾经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时,她才真正认识到已经错过了与父亲和解的机会,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这也成为她与父亲之间的第三个矛盾点。

契诃夫曾言:“情节越单纯,那就越逼真,越诚恳,因而也就越好。”《街角的电话亭》以时间为顺序,通过一个场景、三场矛盾将几十年发生的故事串联在一起,三场矛盾点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而矛盾的发展变化,又交织成了故事情节。

另外,“以小见大”是《街角的电话亭》的另一特点。当下,许多情景剧常取材于日常生活小事,反映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既保持了生活气息,又不失观赏性和艺术性。小,在于小事件、小人物;大,在于大目的、大用处。情景剧《街角的电话亭》也是这样的一部好剧。该剧通过小人物、小事件揭示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帮助观众认识社会现实。观众获得愉悦的感受的同时,还能有所感悟。

三、简洁的舞台设计

在艺术表演中,舞台设计是展现故事情节、塑造角色形象和营造情感氛围的关键因素。一个简洁的舞台设计能彰显演员的表演,还能突出故事的情感核心,让观众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情景剧《街角的电话亭》的道具舞台设计极为简洁,一个电话亭与一条长凳便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场景。电话亭是青年高洁联系外界的平台,也是她奔赴梦想生活的起点,更是中年高洁与父亲重逢的驿站,还是老年高洁怀念父亲的情感归宿。长凳则是父亲从头至尾都在等候女儿回电和回家的落脚点,在这里承载着他对女儿无尽的自责与深深的思念。演员是舞台上的主角,他们的表演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展现。简洁的舞台对角色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在一个简洁的舞台上,演员有了更多的表演空间,其表演会更加自由生动。与此同时,观众能够获得宽广的观看视野,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之中。

配乐、灯光等元素也是舞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音效和灯光能够烘托演员的表演,使角色更加立体生动,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结尾,老年高洁满含深情地隔空呼喊:“爸爸,我想你了!”加上舞台背景音乐的渲染,浓浓的思父之情让每一位观众潸然泪下。

(  作者:付冬生、朱慈怀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

(  责任编辑: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