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化 > 巴渝文脉 > 正文

指尖跳舞的“老篾匠”

一根竹子、一把篾刀、一把锯子、一条尺子,这是石柱县金竹乡建设村“老篾匠”邹国峰的当家“宝贝”。与竹子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他的一生如同竹子一样坚韧。

微信图片_20240130155748.jpg

进入冬季,农活见少,石柱县金竹乡村民开启了“猫冬”模式。而年近古稀的邹国峰老人家里,却堆满了新剖开的竹片和尚未完工的竹编半成品,飘满了竹子的清香。“编了一辈子,早习惯了。”他轻描淡写地说,也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

微信图片_20240130155754.jpg

邹国锋双脚天生残疾、身材矮小,为了生存10多岁便跟着祖辈学习编织竹制品。如今,他已是全乡远近闻名的“老篾匠”。

别看邹国锋行走不便,但那双苍老褶皱、布满老茧的双手却十分灵活。“竹编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要想编得美观大方、牢固结实,需要下几年狠功夫学习……”篾匠是一门精细活,从砍竹、划竹、劈片削条、剖篾,再到起底、编织,全靠手上功夫。

微信图片_20240130155757.jpg

说着,老人拿起几根竹条演示起来。只见他一手拿着尺子,一手分开篾条,或劈或划、或拉或穿……丝丝缕缕的竹条,在他的手中幻化出种种形态,簸箕、背篓、竹篮等一件件精美的竹制品便“应运而生”。

“以前家里穷,全靠编这些东西维持生活。”如今,老人享受“五保户”待遇,生活比较稳定,但还是放不下这门手艺,只要身体允许,他仍然坚持进村入户为群众编织。

微信图片_20240130155800.jpg

“‘老篾匠’的称号是大家公认的,他编的竹制品基本没得存货,编一个卖一个。”邹国锋的邻居告诉记者,要是保管得当,一件竹制品用十年不成问题。

“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没人愿意学,我最担心这门技艺失传,只要有人学,我愿意教……”尽管外面天寒地冻,但老人却依旧沉浸在他的编织世界里,就像竹子一样,即使弯着腰也要向上生长。

(  作者:隆太良 编辑 成蓉  )

(  责任编辑:余韬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