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旅游 > 家乡最美 > 正文

重庆彭水:400亩撂荒地重新披上“绿装”

眼下,正是移栽红薯苗的季节,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新田镇石龙村2组红薯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绿油油的红薯苗正茁壮成长,村民们正趁着有利天气补栽红薯苗。

村民们正在补栽红薯苗。(摄影:任会)

连片的土地一派生机,翠绿的红薯苗在风中摇曳。谁能想到,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撂荒地。几个月前,通过清杂、平土、翻新、开耕。才让这里的撂荒地再次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新田镇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撂荒地整治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

“如今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一些耕种条件差的地块被常年或季节性撂荒的情形时有存在。”石龙村支部书记胡科江表示,为有效解决村里的土地撂荒现状,提高土地利用率,石龙村以集中流转的形式开展农业生产。

据了解,石龙村耕地面积1800亩,之前已经种植1400亩的红薯10余年。今年,石龙村将新开垦的400余亩撂荒地全部种上红薯。

胡科江说:“石龙村利用撂荒地种植红薯,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村民们正在补栽红薯苗。(摄影:任会)

“我在红薯基地务工已经有十几年了,每年从红薯育苗、移栽、采收都在基地干活,采收完之后,又继续去加工厂上班,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挣点零用钱。”石龙村村民杨文菊说。

近年来,新田镇已经形成了集育苗、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红薯种植帮助群众实现了‘老产业’新发展,也为他们下半年增收种下新‘薯’光。”胡科江介绍,以前我们这里也是每家每户都种植红薯,但是那时种植的红薯只用来喂猪,老百姓看不到钱。现在,村民们直接将红薯卖到加工厂,不愁销路。

红薯基地通过和彭水利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解决了石龙村劳务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新开垦的撂荒地让全村户均从原来的3000元左右,到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胡科江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红薯不仅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也是加工产品极为丰富的原料作物。

新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新田镇将继续做好撂荒土地整治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入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将撂荒土地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百姓增收。

(  作者:任会 廖凯易   作者单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徐小婷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