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彭群英 张耀升
石宝寨孤峰拔地、屹立江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长江三峡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块瑰宝。忠县加大石宝寨景区消落带治理和整治,让“长江盆景”生态怡心。
这段时间,随着库区水位消退,沿岸裸露出大量沙石,但在石宝寨景区,消落带草木葱郁,石宝寨景区旅游码头道路两旁,格桑花开得正艳,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绿洲。
“我们分别在上端、中端、下端根据它不同的特点布置植被,下端主要采取保密保护自然生长,像狗牙根、苍耳、牛鞭草等十多种植物。”忠县水利局副局长郭盛说。
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忠县消落带面积上28千米,岸线长度476.97千米。从2010年开始,由中科院开展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试验试范、和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在此落地,在消落区不同水位段栽培植水桦、中山杉671亩,进行生态修复试点试验,目前已有4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通过消落带治理,让消落区植被得到恢复,大量的泥沙就保留在岸上,长江常年的水质基本上都达到了二类水质。”郭盛说。
石宝寨景区紧邻石宝场镇,对库岸陡峭、岩石裸露,存在地质滑坡隐患区域,当地持续加大库岸和消落带整治力度,以工程+生态措施相结合方式,开展综合治理,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让城镇居民居住安全。
“在植被修复的同时,石宝镇还采取了取缔辖区的非法码头、关闭养殖场,组织渔船上岸、组织捡拾垃圾等活动,形成对消落带常态化保护机制,通过多年的努力,消落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提高。”忠县石宝镇镇长吴彪说。
目前,由中科院在石宝寨景区开展的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试验技术已在四川达州、南充使用,消落带治理技术目前已在忠县石宝镇沿江其他区域实施。
忠县台 彭群英 张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