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旅游 > 玩转重庆 > 正文

遇见渝水·嘉陵江|农房变民宿 看昔日破败村落如何实现华丽变身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沾弟

1

12月1日,“遇见渝水·嘉陵江”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渝北区兴隆镇,“礼朝屋基”,“太美了”,“这才是诗意生活”,映入记者眼帘是一座座错落有致,具有巴渝特色的农家院落,每一座院落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号,石磨、碾子、犁耙、坛子、土碗……这些在农村随处可见的农具和用品要么嵌在墙上,要么摆在房前,别有一番景象。

2

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示范点,这里以川东村落民居风格进行设计,采取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的手法,利用红沙石、土坯、木头等本地材料和元素,对房屋进行整治,对景观按“一步一景”“推窗见景”进行打造,还原农村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兴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礼朝屋基”深入挖掘、弘扬和传承“礼”文化内涵,同时,农民通过农房、土地入股和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入股,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共同致富。

3

今年48岁的汪海龙是礼朝屋基的原住民,以前在城里打工,工资很低,多的时候几千元,少的时候只有千把元。2018年,他从城里回到老家,享受了政府政策,把老房子焕然一新办起了农家乐。汪海龙说,虽然没有得到租金,但办农家乐也赚钱,好的时候一月两三万,差的时候一月几大千,日子越过越好,关键照顾老人孩子也方便。

据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农房均为农户所有,由一家文化公司进行运营打造,发展乡村民宿和亲子研学活动。兴隆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39户农户有8户原住民,其余农户在城里有了房子便把房子用于出租,租金每月大约1000多元,一年下来有一万多元。”

4

近年来,渝北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双十万工程(10 万亩经果林 、10 万亩生态林)”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旅融合”项目建设。目前,“巴渝乡愁”项目、木耳斗碗寨景区、兴隆镇礼朝屋基院子等项目已相继开发运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