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 怒江福贡的李先生(化名)带着12岁的儿子来到匹河边境派出所,着急地求助民警:儿子背着自己给网络游戏充值了3万余元,而民警一查才发现,孩子充值的金额远远不止3万元。
2025年2月7号凌晨1点,趁着李先生熟睡,儿子用李先生的手机玩起了某款网络游戏。玩的过程中,少年在网络商家的诱导下,通过某网购平台多次购买了这款游戏的账号和装备。到了当天傍晚,李先生才发现自己的手机有几笔大额消费,追问之下,儿子这才说是自己购买游戏账号和装备花的钱。
为了防止父亲发现自己偷玩手机和游戏消费,李先生的儿子在每次偷玩和消费时,都会第一时间将购买记录、聊天记录、消费提醒短信等信息全部删除,导致李先生未能及时发现儿子行为。但儿子最后的这次疏漏,还是让李先生发现了。查询到具体消费明细后,民警帮李先生联系了商家。
李先生夫妻二人在匹河乡经营着一家文印店,儿子的游戏消费,都是透支李先生的信用卡,如果十多万元追不回来,整个家庭不仅面临损失,还面临债务。
为了帮助这个家庭,民警固定证据后改变策略,联系了网购平台客服,按程序上传证据材料,督促平台及时处理。
经过民警7天11次与网购平台客服对接协调,补充材料4份,最终在2月14号,网购平台退回了李先生儿子的非理性消费1110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