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重庆女警周林:微视频讲党史 走“新”更入心

“在红色三岩的概念中,周公馆、桂园和特园因地理位置相近,被人统称为曾家岩。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桂园。”

“今天我们来到了虎头岩,这里是《新华日报》总馆重庆旧址。”

“这里是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是它,见证了中共重庆地委的成立”……

近期,渝中“红色三岩”青警志愿队讲党史系列微视频一经推出,迅速蹿红网络,由于形式新颖,镜头直观,讲解透彻,累计阅读量超过300余万次,点赞、转评10000余次。

在镜头中,那出口成章、大方得体、娓娓道来、从容淡定的警花,正是渝中公安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周林。她勇挑重担,用空余时间走进“红色三岩”触摸历史痕迹;她不断创新,用镜头将一个个的党史小故事生动展现;她身体力行,立足岗位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QQ截图20210520165921.png

她勇挑重担,讲好党史故事

渝中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等革命遗产,浓缩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红色教育资源。

今年3月19日,渝中公安成立渝中“红色三岩”青警志愿队。这支由优秀青年民警们组建的志愿队,通过开展党史宣讲、法制宣传、便民服务、纠纷调解等系列活动,着力传承红岩精神。作为一名党员、作为志愿队中的一员,平时爱好播音主持的周林主动请缨,扛起了党史宣讲的任务。

“我就想要用广大网友喜爱的微视频传播形式,让鲜活的党史走进年轻人的心里。”很多人对“红色三岩”既熟悉又陌生,如何能利用好渝中区的红色资源,将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红色故事生动地讲出来,广泛地传播开,周林开动了脑筋。

“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为了找到讲解的灵感,周林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第一期讲解红岩村微视频拍摄前,她多次到红岩纪念陈列馆里,反复地研究图文资料,认真聆听解说员的讲解,把一些要点和感兴趣的地方都整理在笔记上。慢慢地,故事的框架逐渐在脑海中形成。接着,她又通过阅读党史历史书籍,查阅网上的相关资料,把重庆发生过的红色故事贯穿到历史的长河中。这样,在讲述的时候就能结合当时的背景,更自然更生动的讲述出来。

时间紧,任务重,同时又要克服紧张的情绪,周林经常是学习研究到深夜。直到真正开拍时,她才发现,一条短短的视频,自己竟然准备了厚厚的一沓资料。

“每当我走上这些台阶,内心就无比激动,仿佛历史的画卷就要在眼前展开……”独木不成林,周林又找到一位分局同事充当摄像师。像视频中自己讲的一样,周林怀着同样的心情,一人、一机、一搭档,开启了党史宣讲的“征程”。

2.png

她不断探索,传承红岩精神

“这种形式学党史太棒了,有点期待下一期了。” “跟着警花小姐姐学党史,好喜欢这种科普!赞一个”……

第一期讲党史微视频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纷纷点赞留言,反响很好。但周林似乎却并不满足。

原来,由于视频时间有限,原本设想的故事讲述更像是红色景点的打卡,革命精神的体现和传承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同时,直面镜头,周林还存在紧张、讲话语气和体态都不够自然等问题。“有问题就改”,周林找出当时普通话等级考试的书籍教材重新研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找到有经验的前辈,向她们学习在镜头面前应注意的体态问题。经过反复的练习,周林变得更加自信,视频拍摄时她的表现也就更加自然顺畅了。

“如何让自己讲述的内容浅显易懂又不失内涵,也是当时面对的一个具体问题。”对此,周林思考了许久。她发现,要想讲好故事,内化吸收非常重要,自己的认识高度得首先提上去。传承红岩精神,首先要明确红岩精神到底是什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对不同时期的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必须深入理解。她看了许多调研文章和名人讲述纪录片,这个学习的过程,让周林深刻理解红岩精神的精神内核,以致在后来的选材和讲述中,都更有针对性,更有感染力,更有传播力。同时,周林还积极参加分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吸取营养。在“微党课”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并在分局青警“党史小课堂”上担任讲解员,全力传播党史知识。

“这种有角色代入感的宣讲,对我是一次精神洗礼,我会用自己的努力,讲好故事。”讲党史对于周林来说更是一个学习提升的过程。在讲述张国富烈士舍身救人的英勇事迹时,周林被张国富烈士的英勇事迹深深地震撼,视频拍完,她向张国富烈士墓敬献鲜花,并暗下决心,“要当就当这样的警察,要当就当人民的警察!”

QQ截图20210520165955.png

在周林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微视频讲党史一期期的推出,在网络上形成的巨大的影响力,有了一帮“铁粉”。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官方微博@警民携手同行、头条号、快手账号警民携手同行、重庆政法委官方账号微博@重庆长安网,重庆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微信平安重庆转发转载,累计阅读量达300余万人次,点赞、转评10000余次。

(  作者:陈沾弟   作者单位: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

(  责任编辑:张静怡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