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温暖,护我们平安!在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就有这样一群抗疫志愿者,他们来自普通群众,年龄不同,身份各异,他们坚守在街头巷尾和一个个小区、路口……用一抹耀眼鲜亮的“志愿红”,筑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固堤坝。
鄢光菊:道德模范引领 贡献榜样力量
鄢光菊在向居民发放抗疫宣传资料
10多天来,在龙兴镇和合家园二期小区里,每天都活跃着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鄢光菊的身影。
这个身影,小区居民都非常熟悉了。她身穿红色志愿服,手提一只宣传抗“疫”的小喇叭,坐在一辆缓缓行驶的电动车上,穿梭在小区的每一条道路里,把防控疫情科普宣传知识送到来来往往的居民心间。
“我这个志愿者身份,得来还真是不容易,我要好好地珍惜!”鄢光菊经常对家人说。
原来,鄢光菊的儿子是武汉大学大四学生,1月12日从武汉回家。当时,全国还没有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但鄢光菊从儿子口里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情况,身为道德模范的她,立即从保护群众安全、健康出发,一家人自觉在家中隔离。
经过14天的隔离后,通常情况下,1月26日就可以解除隔离了。但鄢光菊从新闻上获悉,新冠病毒最长潜伏期可能长达一个月时间,“决不能给社会添乱,我们再延长十多天隔离时间。”于是,鄢光菊一家人再次进入了十多天的隔离生活模式。
其实,鄢光菊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原因,她认为,有好些人,特别是一些家有市外返渝人员的家庭,对居家隔离却持抵触情绪、不愿支持,在这种情形下,身为道德模范的她就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
2月14日,鄢光菊一家终于全面解除了近30天的居家隔离。她当即向社区居委会主任吴红提出参加志愿服务的申请,“我在居家隔离期间,从阳台上看到有的老年人不戴口罩,在小区里随意行走,我对他们的行为很着急,我想尽快当上志愿者前去劝导他们!”
吴红爽快地答应了鄢光菊的申请,鄢光菊高兴万分,“终于可以为群众服务了!”第二天她就走马上任,利用自己地熟人熟的优势和道德模范的影响力,通过以心换心、和风细雨的劝导,让一个个“觉得病毒离得很遥远”,“岁数大了,得病了也没什么”的老年人转变了看法,成为了出门戴口罩、 不扎堆看热闹的自觉抗“疫”者。
江信满:身为“援鄂”家属主动请战一线
江信满手提小喇叭播放宣传抗疫知识
在和合家园二期,还有一位63岁的可敬老人,他的儿子是重庆首批援助湖北孝感医疗队伍的一员,他在为此深感自豪的同时,主动向社区申请,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
作为援鄂医务人员的家属,江信满一家得到了龙兴镇党委、政府定期的关心和照顾,心怀感恩的他和家人觉得,如今疫情严峻,社区人手紧缺,自己也应该身体力行地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勇敢奋战在抗“疫”一线。
“敬请老人少出门,免得传染害家人……”当上志愿者的江信满,每天都行走在小区里,通过小喇叭向居民开展防疫宣传,对扎堆聚集的人群进行耐心劝导。一圈,二圈,三圈……有着16栋、8个网格的小区里,走一圈下来至少有近一公里路程,他每天要走近10公里。
当问到这样一天下来苦不苦时,年过六旬的江信满嘿嘿一笑:“苦啥呢,比起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邹昌瑜:发挥爱好特长 “义剪”温暖“疫线”
邹昌瑜在为“顾客”免费理发
“邹师傅,谢谢你,经过你的打理,我感觉清爽多了……”连日来,业余理发师邹昌瑜有点忙碌。2月10日以来,他就辗转在龙兴镇机关、社区、医院等单位,为一线抗“疫”人员免费理发。
邹昌瑜现年35岁,家住龙兴镇天堡家园,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龙兴人。“当下全国人民都在抗‘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有理发这个手艺,正好能派上点用场。”邹昌瑜说出了免费为一线抗疫者理发的初衷。
说是“业余理发师”,其实他的手艺一点也不业余,他二十多岁就是一名专业理发师,从事理发工作四、五年,后来才改行做了其他生意,但理发手艺还是作为业余爱好一直保留了下来。
“平常我们的社区干部三个礼拜就要理一次发,现在理发店都关门了,邹师傅真是解决了我们这些干部的‘头等大事’。”龙兴镇御临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星说。
自“开业”以来,邹昌瑜的“生意”真还不错,镇直属机关、社区的志愿者、工作人员、医护人员都是他的顾客,目前已义务免费理发近300人。
“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只想发挥我的爱好特长,能在这个时候为你们理发,是我的荣幸。”邹昌瑜表示,家里人都非常支持他这样做。
(作者: 蒋婧 作者单位: 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