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重庆潼南:产业兴 乡村美 百姓乐

微信图片_20200410123315

刘素勤(左)和居民们正在务工

阳光明媚,充满朝气的四月,记者走进重庆市潼南区上和镇五岩社区,村里蓝顶红墙的瓦房沿路排开,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将村里的每家每户连接起来。在山坡上,村民们忙着春耕播种,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家乐滋滋地说,近几年来村里的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五岩社区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96亩,辖7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072户,总人口3266人。现有建卡贫困户120户383人,其中巩固脱贫户118户379人,未脱贫2户4人。  

近年来,五岩社区聚焦脱贫攻坚,着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攻克致富瓶颈,用实际行动提升村民幸福感,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乐的美好画卷正逐渐展开。

集体经济“鼓”腰包

眼下正是春耕农忙时,在上和镇五岩社区经济联合社的果蔬基地里,居民们正忙着为西瓜苗铺上地膜。“在基地打工不仅有不错的收入,中午还提供午餐,大家都干劲十足。”居民刘素勤高兴地说。

刘素勤是社区里的建卡贫困户,之前一直靠着2亩地种点庄稼,老公常年在周边打点零工,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近年来,五岩社区因地制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特有丘陵地形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推进产业规模化、区域化、园区化、标准化建设,通过产业发展助推群众脱贫。  

“现在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我们在里面做工一天有60元的收入,老公属于技术工,在基地开旋耕机,有150元一天。”刘素勤说,现在家里还养点家禽,忙完自家农活就去基地打工,一年两口子能收入5、6万,日子过得幸福又充实。  

据介绍,果蔬基地共占地120亩,主要种植西瓜、玉米、南瓜和榨菜。“基地的农作物不愁销路。”张艳斌是五岩社区驻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基地里的果蔬品质都比较好,除了定点提供给一些企业食堂外,去年对外的销量也不错,一年的收入大概有20多万元,而这些收入除开购买种苗、劳务等成本,其他都将用于社区公共服务。  

“基地打工能够增加居民收入,但要让村民进一步致富,还需要一些举措。”张艳斌说,今年下半年,将免费为村民提供种苗,同时与村民签订代销协议,免费为村民们的农作物寻找销路,后期还将让居民们通过入股的方式,增加收入,扩大基地规模。  

目前,社区除集体经济外,还有3家农业企业入驻,大量劳动力需求让居民们成为了“抢手货”。

基础设施“强”筋骨

“我的新房子今年6月份就可以拎包入住了,一家人终于不用挤在黑暗狭小的房间里生活了。”正在修建新家的居民李雪平一边和泥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产业让居民增收,住房问题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五岩社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紧抓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力改善社区居住条件,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危房改造不仅让居民住房有保障,对技术工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五岩社区居民李云龙说,他们5、6个建卡贫困户一般都捆绑在一起,哪里修房子,就去哪里打工,一般工人一天能挣150元,而技术工一天能收入250元,加上家里喂点家禽,种点庄稼,一年收入5万元不是问题。  

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五岩社区共改建危房66户,其中建卡贫困户39户,低保户5户,一般户22户。  

“几年前,村里的主路都没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果没有这一条硬化的公路,公司也不会在村里安‘家’。”今年64岁的李知提在五岩社区生活了几十年,聊起社区近几年的变化,他有着最直接的感受。  

精准扶贫,修路先行。长期以来,交通问题阻碍着社区的经济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筹措、协调地方行业部门支持等方式,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不仅硬化了公路,还把公路直接修到了基地。

据了解,2015年至今,社区新建水泥路25.58公里,其中2019年投入扶贫资金600余万元,新建水泥路9.78公里,泥结石路13.5公里,人行便道12公里,公路桥1座,漫水桥1座,实现了社社通公路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加强支部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提供更多务工岗位,让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张艳斌说,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到扶智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摆脱‘等靠要’思想,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建卡贫困户参与就业培训,通过劳务输出、就近就业、公益岗位安置等方式,促进就业增收。

(作者: 吴鑫袁 赵晨城)

(作者单位: 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