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重庆黔江:苏维村“三驾马车”带着村民脱贫增收

“蚕桑、红薯、青菜头”三大产业,如今成为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苏维村老百姓脱贫增收的“三驾马车”。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书记罗春彦,通过示范引领,带动群众大力发展,使这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在当地落地开花,让广大村民实现脱贫增收。

4月7日,记者来到黔江区黑溪镇苏维村,采访产业带头人罗春彦。

返乡创业当“领头羊”

“近几天,蚕桑基地比较热闹,每天有10多人在基地为蚕桑抹芽定梢。到4月下旬,小蚕上架后,采摘桑叶的人比现在还要多。”当天,在苏维村3组蚕桑基地,罗春彦向记者介绍桑园平常务工情况。

1

村民在基地为蚕桑抹芽定梢。

这处蚕桑基地是2014年建的,也就是罗春彦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二年。

据了解,罗春彦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一直在外打拼。2013年,在城里打拼多年的罗春彦,在当地政府领导的动员下,回到村里当起群众致富带头人。

“以前在外面打拼,就是为了一个小家庭养家糊口。现在回到村里,主要是带动一个大家庭增收,消除村里的贫困户。”罗春彦回到村里后,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村里以前没有特色经济产业,罗春彦想到村里大部分是留守家庭,首先考虑的是劳动量小、不愁销路、又长期有效益的产业。

从动员村民发展到自己率先示范,罗春彦在2014年和2015年间,先后发展蚕桑200亩,带动村里的建卡贫困户、低保户、残疾家庭及留守家庭发展蚕桑300亩。

三大产业并驾齐驱

针对比较单一的蚕桑产业,贫困户很难实现脱贫。2018年,罗春彦建起年加工20吨的苕粉加工厂,带动村民种植高淀粉红薯。

2

苕粉厂加工的苕粉。

“这种高淀粉红薯,亩产在4000斤以上。按每斤0.5元收购,村民一亩至少可收入2000元。”罗春彦说,凡是上年纪的村民,以前都是吃红薯长大的,种红薯他们都有技术。

过去,村里种植高淀粉红薯的农户有50户,其中有10余户属于建卡贫困户和低保户。今年,种植红薯的农户达100户。

2019年,苏维村又引进了新的产业,与涪陵榨菜厂签订1000吨榨菜初加工协议,大力发展村民种植青菜头,腌制加工后用来制作榨菜。如今全村青菜头种植面积达到500亩,涉及种植户79户,当年户均增收8000元。村里2014年有建卡贫困户68户,在2019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3

池子里腌制的青菜头。

蚕桑、红薯、青菜头已成为苏维村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稳定产业。目前,只要是在家的农户,家家都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实现了增收产业全覆盖。

村里建起扶贫工厂

“池子里腌制的这些青菜头,今年2月中旬下池,5月初就可以出池运走。”罗春彦说,一口池子要腌制120吨青菜头,由于去年才开始发展,农户种的青菜头只腌制了两口池子,以后规模会逐渐扩大。

4

罗春彦介绍村里新建的青菜头腌制池。

苏维村是一个3548人的大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目前已登记种植青菜头的农户达600户。为了把苏维村的青菜头产业做大做强,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

“只要农户勤快做,家里的几亩责任地也是有搞头的。”罗春彦说,红薯挖完,正是种植青菜头的季节,这种轮作方式,可以让村民有更多的收入。

村里有了这些产业基地,也先后建起了多种类的扶贫工厂。蚕桑基地、苕粉厂以及榨菜厂,生产加工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村民农忙时可以干自家的活,农闲时可以就近务工。

“乡村产业振兴,定格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以实现农户增收为目的,以村级经济繁荣为目标。”罗春彦说,这些目标,苏维村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作者: 李诗素)

(作者单位: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