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重庆綦江:“蓝莓村”的振兴路

宽敞的产业路,新建的水厂,整洁的文化广场,崭新的贴砖小楼……重庆市綦江区扶欢镇安育村,这个曾经大量土地荒芜、村民外出务工的小村庄,现在却以蓝莓而远近闻名,成了人们口中的“蓝莓村”。

1

已经坐果的蓝莓

从扶欢镇向西南方出发,行车约5公里便能到达安育村。安育村是綦江区的重点村,幅员面积3.54平方公里,全村有6个社,553户1894人。沿着山腰往上走,山坡上种植的皆是蓝莓,共有400余亩。清明时节,蓝莓的春季管护已经完成,用于保湿和防止野草生长的地膜全部铺设完工,一个个靛青色的果子也已坐在了蓝莓树粉嫩的红枝上,静静地在阳光中生长着,而蓝莓园中依旧一片忙碌的景象。

2

村民们正在蓝莓园中除草

“春季施肥之后,蓝莓树长得很好,但地膜没有覆盖到的地方野草也跟着长得很快,我们每天都要除草。”在蓝莓园里,村民金芳梅一边割着杂草一边告诉记者,从2月14日开始对蓝莓进行春管后,她便一直在园里忙活着,除了下雨天,几乎天天都会来。

“马上就要到谷雨了,届时万物生长,要想蓝莓长得好,就必须管护好、除好草,不能让野草抢了蓝莓的养分,这样六月收成的时候果子才能果粒大、果汁多。”安育村党总支书记余江说,蓝莓园真正最繁忙的时候不是春季,而是6月采摘的时节,到那个时候,每天在园里务工的村民就有120人左右,“蓝莓在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村里不少人的就业问题,拿去年来说,蓝莓园发给村民的工资就高达60万元。”

3

在蓝莓园中务工的金芳梅

村民陈思云是蓝莓园的长工,去年仅从蓝莓园就收入了近4万元。“土地租金给我们按每亩400斤稻谷来算的,折合下来每亩差不多是500多元,我流转有3亩地,一年就是1600多元。”陈思云高兴地说,自从有了蓝莓园,他的年收入每年都在往上增长。

4

红枝上的蓝莓果

安育村发展蓝莓产业,要从2013年说起。那时的安育村还是个缺水、缺资源的偏僻小村,村里没有产业,村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造成村里大量的土地撂荒,即使种有一点蔬菜也只是维持自家吃喝。看着村子日渐萧条,余江与几名从安育“走出去”又想“回到家”的老乡们取得了联系。抱着一股想让家乡“好起来”“富起来”的情怀,他们各地考察,研究本地土壤、气候以及环境等因素,再结合市场,最终选定了蓝莓产业。

蓝莓,一个老一辈安育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新词”,要想取得村民们的支持,难度可想而知。

“老百姓有担忧是我们意料之中的,毕竟安育之前也没发展起来过什么产业。”余江说,最开始最大的困难,当属流转土地,老百姓因为担忧蓝莓种不出来、没有销路,村里给不出流转土地的费用,所以反对声一片。

为了让产业落地,余江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方式,先动员有意愿的,等出了成果、有了效益,再动员其他的。通过这种方式,几个人一边干一边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直到第二年,蓝莓有了收益,同时村里“不论如何,都会按时给租金”的承诺得到实现,老百姓的心才渐渐朝蓝莓“靠拢”来。

“刚开始说要干这个,我是没看好的,就没有跟着干。”第一次流转土地时,村民罗昭兴就是强烈反对的一个。他说,当时的安育,道路条件不好,3社、5社的道路不完善,再加之水资源也不充沛,怎么想这个产业也不会发展起来。可万万没想到,有了蓝莓园之后,村里的路修好了,水库和山坪塘整治了,参与到蓝莓种植当中的村民都得到了收益。看到安育发展的希望,罗昭兴第二年便主动流转了2亩余地,并在2015年收到了来自蓝莓园的第一笔收益。

5

阳光中,蓝莓静静地生长,等待成熟丰收

2017年5月,安育蓝莓园挂果采摘,举办首届“蓝莓节”,接待游客近4万人,2018年,安育蓝莓产值攀升至160万元。

2014年,安育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74人,贫困发生率为3.8%;2018年,安育村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安育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万元;2020年,蓝莓园预估产值将达到200万元。蓝莓不仅助力安育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更将助其稳步走入乡村振兴之路。

2020年4月,重庆市綦江区健力蓝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以安育蓝莓为核心的綦江蓝莓产业开始进入抱团发展,打造綦江品牌的阶段。“我们目前正与重庆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合作研究蓝莓深加工工艺,下一步还计划与重庆市科协、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营养教研室合作,共同研发蓝莓深加工产品,并在綦江建立我们自己的蓝莓研发中心。”余江说,安育村的冻库建设已经提上了日程,方案也已经制作完成,大约在5月就将着手建设,一旦冻库建成,安育的蓝莓产业便将迈入一个新的未来。

(作者: 赵竹萱)

(作者单位: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