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为了提高农村饮水质量,让村民喝上“放心水”,我市在农村地区修建了一批集中供水工程。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早在2015年就花费182万,修建了一个“千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可十年时间过去了,这个供水工程却从来都没有发挥过作用。《今日关注》,一起来关注耗资百万的供水工程是怎样变成摆设的。
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海拔900多米,2019年之前这里一直是市级贫困村。2015年4月,中和镇向开州区水利局争取到专项资金182万元,修建了“廖家院子人饮工程”,为1000多位村民提供自来水。但这个供水工程建好后,村民们却一直没有喝到水。
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村民:“供水工程从2015年修好至今,老百姓没有吃上一口水。”
10年过去了,廖家院子人饮工程基本处于闲置荒废的状态,过滤池青苔遍地,水泵房大门坍塌,办公室也变成养鸡场。
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村民:“现在空着养鸡、养鸭,供水工程成为废品了。”
如今天星村村民的日常用水,还是只能“自力更生”,拉着水管,四处找水吃。投入如此巨大的供水工程,为何成了这般光景呢?在廖家院子人饮工程站房的墙上,张贴着一块公示牌,分别对运行管理责任、监督责任、主体责任等“三个责任”进行了说明。记者首先来到了运行管理责任单位——天星村村委会。
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勇:“收水费收不起来,最终水费和电费都是村支两委垫着,导致供水工程运行不起了。 ”
中和镇政府,是廖家院子人饮工程的监督责任单位。他们对“廖家院子”的情况又掌握了哪些呢?
开州区中和镇政府副镇长倪全章:“村民自己有水用,所以这里就没有经常抽水和供水,成本太大,群众不愿意给钱。”
看来,在村镇两级负责人的认识中,供水工程停用,都是因为村民不愿意使用。但记者现场采访了多位村民,得到的答案却截然相反。
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村民:“欠什么水费,用都没用,一桶水都没有用。”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村民表示,他们还是很想用上这个自来水:“这个产生费用了,你吃水肯定要负担。这个是没说的,当然的 。”
实际上,早在2016年9月,天星村村民就向信访部门投诉过此事,当时中和镇和开州区水利局还回复:情况属实,将尽快解决。当记者把了解到的这两个情况向相关方面求证时,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开州区中和镇政府副镇长倪全章:“以前他们具体怎么衔接的,我不是很清楚,我2022年才接手水利工作。”
开州区水利局农村水利水保科副科长朱国顺:“我们针对饮水信访投诉问题建立了台账的,我们没有收到过投诉。“
记者提出村民在2016年的时候投诉过,当时还作了回复,他表示:“我们马上组织人到现场去核实。”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这样一份记录,上面显示:从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一年半时间,廖家院子人饮工程累计用了141度电。这点用电量,只相当于这个供水工程,用水泵从水源地抽了一次水,显然不可能正常供水。明明供水工程已经修好,村民也盼着用上放心水,供需条件都满足,为什么供水工程还是沦为了摆设呢?面对记者的一再追问,天星村的陈主任终于说出了原因。
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勇:“试水和供水的时候,因为管网没弄好。”
记者:“十年都没有弄好吗?”
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勇:“因为之前村委换届这些,人员有变动,所以有些影响。”
记者:“你们向镇里汇报过这个情况没有?”
开州区中和镇天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勇:“之前是李支书负责,我不清楚。后面这三年,我还是要认,我确实没有管好。”
刚开始试水,管网就出现问题,到底是质量原因还是管理责任,陈主任没有详细解释。但中和镇作为监督单位,有没有发现异常、督促解决呢?在镇水利服务中心,记者提出希望查看日常巡查记录,工作人员却只拿出了两张照片,一张拍了大门,一张拍了水厂的院坝。
开州区中和镇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我们当时去看是正常的。”
记者:“怎么能判断它是不是正常的,你们试用了吗?”
开州区中和镇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没有,我们就是肉眼看的。”
制度上墙了,责任却没有落地。10年来,花费百万的供水工程连一次正常供水都没有过,成为了摆设。建设这样的供水工程有何意义?这样的责任上墙又有什么意义?希望当地仔细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拿出整改措施,让惠民工程真正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