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去年8月,巴南区龙洲湾街道组织力量,对尚文大道上违规占道的摊点进行了整治,但随后就拉来37个集装箱,摆在了人行道上,对外招租。由于同样没有取得占道许可,这些集装箱的招租被叫停。然而半年时间过去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违规占道的集装箱依然摆放在原处,甚至还开始了经营。今日关注,一起来关注“挪不走的集装箱”。
去年8月,巴南区龙州湾有居民反映,说当地街道整治违规占道行为时,没有依法行政,将没有获得占道许可的集装箱,摆上了尚文大道。去年9月,《天天630》以“整治占道经营 岂能‘违法’对‘违法’”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随后,尚文大道上37个集装箱,全部被贴上了封条。去年采访时,巴南区城市管理局表示,他们不会给这些集装箱发放占道许可。
巴南区城市管理局执法监督科罗科长:“不能够办证,原则上不能在人行道上占道经营。”
半年时间过去,记者最近再次来到尚文大道,发现这37个集装箱依旧摆放在原地,不少集装箱都张贴了店招,开始了经营。有知情人介绍,负责集装箱运营的重庆国丹商贸有限公司,去年12月专门张贴了《限期入驻经营通知》,要求所有摊主尽快入驻,否则将予以清退。记者以商户的名义,联系了国丹商贸,表示想租用一个集装箱。对方表示,尚文大道的集装箱早已全部出租。
重庆国丹商贸公司饶波:“已经租完了,他们合同都已经签完了,是街道办的,我们只是运营公司。”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龙洲湾街道此前发布的一则公告,表明这片摊区的管理主体是龙苑社区。面对提出租赁要求的记者,龙苑社区的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所有集装箱已经出租。
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苑社区工作人员:“早就租完了。”
记者:“有没有占道手续?”
工作人员:“占道手续肯定是有手续的,没有手续也不敢招租是不是。”
记者了解到,尚文大道附近有一所高职院校,这片集装箱摊区的主要客源,就来自学校。采访期间正值寒假,大多数集装箱都没有开门。
记者:“集装箱这里是你们的门店吗?”
集装箱摊主:“是的,只是学校这边最近没开学,没有开门。”
难道仅仅过去半年时间,这些集装箱就取得了占道手续?就合法化了?记者随即来到巴南区城市管理局进行求证。区城管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吕麒表示,临时占道,需要向市政设施主管部门申请,获得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而尚文大道,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巴南区城市管理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吕麒:“尚文大道它是属于非主干道临时占道,根据审批许可受理的前提条件,它必须要具备非主干道临时经营的布点规划,那么这个规划目前是没有,所以说办不了审批手续。”
去年8月到今年2月,巴南区城管局的态度都是明确的,那面对半年来一直违规占道的37个集装箱,当地街道为何不见动作?对此,龙洲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叙程表示,这半年来他们一直在处理此事。
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叙程:“我们积极介入,建立了机制,与龙苑社区在一起共同加强监管,成立了专班来进行引导。”
专班也有了,机制也建立了,但结果却是违规占道的集装箱始终存在。对于此事,巴南区城管局又会如何解释呢?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区城管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王帮维。他告诉记者,对于违规占道,负责具体执法的是街道城管大队,日常监管中,他们更多是尊重街道的意见。
记者:“对于街道社区怎么管理是否知情?”
巴南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王帮维:“开会协商,如果街道认可,我们肯定义不容辞。”
王帮维副支队长说的义不容辞,是无条件支持的意思吗?如果街道的认可本身就有问题,也要无条件支持吗?采访过程中,有当地经营者表达了看法。
游摊经营者:“同样是占道经营,他们是交了高额租金的,我们是没有交租金的,为什么同一个地方,他们(街道)要取缔我们,不取缔他们(集装箱),国家明明是同一个政策,不能说光是给我们规定政策。”
一边整治违规占道,另一边自己却在干着违规占道的事,这样的整治方式,难免遭人质疑。回顾整个过程,有不少问题值得当地街道和城管部门反思——我们的行政行为、执法行为,是否依法依规?是否经得起人民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