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2024长江文明论坛|2024长江文明论坛落下成果丰硕 顺利落下帷幕

9月25日下午5时许,由中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4长江文明论坛落下帷幕。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全国的15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长江文化建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呈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思想盛宴,为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成果丰硕。

IMG_1610.jpeg

2024长江文明论坛开幕式现场。 周凯航 摄

对长江文明的内涵、特征以及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谱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有了新提升

古今一体、传承有序。专家认为,长江文化根脉悠长,其历史轴线贯通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演进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文化叠加,不同地域之间文化交融,使其成为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包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立体化时空嵌合体。

江河互济、通江达海。专家认为,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开放的河流,长江文化是流动不息的文化。特别是唐宋以来,长江与“海上丝路”共生,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

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专家认为,长江沿线数量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国家工业遗产、近现代革命遗迹等,共同构成了规模巨大、类型丰富的长江文化资源宝库,展示出长江文化的强大活力和持久魅力。

IMG_1619.jpeg

2024长江文明论坛现场。周凯航 摄

进一步厘清了长江文明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

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专家认为,繁荣发展长江文化,既要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又要创新长江文化发展的思路、话语、机制和形式,发挥文化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重视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协调。专家认为,长江是多样文化、多元文明荟萃交融的重要枢纽,应保持长江文化的连续性,将传承长江文化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更好结合起来。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专家提出,自觉将长江文化的人文优势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人文经济活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动能。

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下好高水平协同联动“一盘棋”。专家提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推动跨区域共建共享,推动上中下游之间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形成溯江而上梯次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为回答好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这道“必答题”打开了新思路

加强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垄断。专家提出,发挥巴蜀文化作为长江上游核心的文化样态和标志性区域这一优势,建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树立“大流域”观念,充实政策工具箱。专家提出,妥善处理好长江文化的同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东西部双向互济、形象鲜明突出的文化发展格局。

突出文化利民惠民,让更多普通人走进历史文化现场。专家提出,充分发挥已有大遗址、考古遗址公园等的文化功能,让考古走进大众,把当代生活与历史文脉有机统一起来。

着眼新质生产力,提升传播效能与水平。专家提出,强化市场意识,找到更多更精彩更深刻的发力点,打造更多具有青春态和国际范的文化产品。

DSC02895.JPG

2024长江文明论坛现场。周凯航 摄

据介绍,这些成果对重庆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担负起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崇高使命,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标志性成果,具有深刻的启迪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接下来,我市还将精心谋划下一届长江文明论坛,进一步提升辨识度和影响力,推动成果转化运用,努力把长江文明论坛打造成全国高端学术论坛、长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庆品牌”。

(  作者:周凯航 周思睿 卞凯翔   作者单位: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

(  责任编辑:王铎翰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