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聚焦民生,这里是《今日关注》。8月26号,重庆市安委会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有限空间及有毒有害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着力解决底数不清、风险不明、整治措施落实不力、事故防控效果不佳等问题。煤矿采空区是普遍存在有限空间的场景。这些区域内的有限空间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日前,《今日关注》记者以綦江区石壕镇为样本进行了走访调查。
綦江区石壕镇是传统的产煤区,大大小小的煤矿有16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这些煤矿已经全部关闭。煤矿虽然关闭了,但采空区内遗留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尤其是以前的作业坑道,和地表沉陷形成的有限空间,更是需要高度重视。8月22号下午,石壕镇紫龙村的王大爷上山放牧时,有一只羊掉进了掩埋在草丛中的废弃矿井,情急之下,王大爷独自下到井里施救,结果晕倒在里面。
得知父亲出事后,王大爷的儿子赶来帮忙,结果也没能出得来。
綦江区石壕镇紫龙村村民王明海告诉记者,王福军把绳子套起进洞,走拢就将身上的绳子解了,解了来套他父亲,他刚把父亲套好,他就倒下去了。
附近村民随即报警,但不幸的是,父子两人都最终失去了生命。出事这处洞穴开口朝上,徒手难以攀爬,而洞内聚积的有毒有害气体,导致了父子两人接连晕倒。
类似的坑洞,就属于典型的有限空间。根据定义,有限空间就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很大部分有限空间都是生产场地,有的则已经废弃不用,但依然存在于群众生活空间周边。根据公开数据,2017年以来,当地已经回填地表塌陷1273平方米,定期巡逻关闭矿井22处,并建立了相应台账。不过,其他数量更多的小型坑洞和地缝形成的有限空间安全隐患,却大量存在,据村民介绍,仅紫龙村五社,就有80多处。
綦江区石壕镇紫龙村村民熊兴容说,原来采煤矿井关闭政府来炸过的,炸过后洞口没有封。
记者:“那些坑遮盖了吗?”
綦江区石壕镇紫龙村村民王明海:“这个哪个人去遮嘛?”
其实就在7月底,綦江区还召开过专题会议,研究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强调要在赶水、打通、石壕、安稳这南部四镇开展风险隐患研判,综合运用人防、技防、物防,守住安全底线。但从记者在石壕镇的调查情况来看,最基础的排查工作开展得都不到位。
綦江区石壕镇紫龙村村委会张书记说,草长拢了的地方,他们是排查不了的,排查到了的,他们都是去处理了的。
石壕镇政府平安办陈主任说,地下有一些隐形的洞,它表面上全部被植被覆盖,是隐藏着的,如果你人不靠近去,是发现不了的。
记者:“紫龙村有个很大的坑洞,几个人都能漏进去,但是现场没有什么警示标志。”
陈主任:“你谈到的这种情况,就是在农户自己的承包地里面,但是他不报给我们村上,村上就没办法报到镇里来掌握。”
根据綦江区的专题会议精神,做好摸底排查,应当是属地政府的专项工作。但是记者采访发现,这个意识在当地基层干部头脑中还不牢固。采访过程中,记者没有在哪级组织看到当地存在的坑、洞等有限空间的准确统计数据。即使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排查中已经发现了的有限空间,很多都缺乏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
在和记者的沟通中,石壕镇平安办的陈主任也意识到问题所在,表示会作出改进。
綦江区石壕镇平安办陈主任说,第一个大的方面,主要就是宣传,对老百姓加大宣传提醒,尽量避免到那些洞穴里去,另一方面就是他们进行拉网式排查的安排。
其实,市民经常接触到的车库、仓库、冻库、涵洞、隧道、地下通道、化粪池、污水井、地下人防工程,以及部分生产场所的发酵池、储存罐等生产设施,都属于有限空间,这些场所和设施的管理,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只有严格遵守、用高度的责任心去对待,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王安礼 伍文涛 吴忠利)